当前位置: 火车网 > 资讯频道 > 铁路资讯 > 有一种奢望叫做“回家”

有一种奢望叫做“回家”

来源: 火车网 时间:2011-12-29 00:00:00 火车票预订

 作者:张乐臣

熊良山 46 水电工 重庆丰都

金钱成本:火车票231元+16元+吃饭20元+转大巴车69元=336元

亲情成本:回家少,很想家,很惭愧,内疚于无法照顾父母及孩子。

时间成本:火车31个小时+1个小时大巴车=32个小时,排队10小时。

过年对有些人意味着团聚和开心,对有些人则意味着艰难和苦涩。重庆人熊良山1989年来沪工作,至今22年,起初每年春节乘轮船回家过年。1998年轮船停开后,一直到2010年12年的时间内,熊良山夫妇仅在2002年想孩子想到寝食难安时回家一趟,以至于2008年儿子来沪看望父母时,熊良山夫妇竟然认错了人。(1月10日 《东方早报》)

有一首歌《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家里总有年夜饭,怀揣着理想,在外闯荡,酸甜苦辣不愿对人讲。”唱出了多少人的心声,道出了多少人难以言语的话题――回家过年。

“每逢佳节倍思亲”,是每位身在异乡游子都曾有过的心态,拿我来说,远在杭州读书,也只能每周给家里打个电话报平安。一年最多回家两次,虽然节假日可以回家,但是回家的经费甚是舍不得,更不用说那些在外务工的农民工了。看看熊良山叔叔的这笔账单,即使有心回家,但是路途遥远、时间漫长,又怎么能够撇下工作回家?诚如他所说的“哪有人不想家啊,不回去总有不回去的难处。”12年仅回家一次,面对面都不认识儿子,这其中的辛酸,又有谁能够承受得住?

回家,一个富有充沛情感和温馨的词汇,并不是随便说说,随便买张票就能够回得去的。要考虑回家的成本,要考虑回家之后不能工作了,儿女们以后的花销怎么取的。回家之后呆几日就要匆匆返回。对孩子来说,父母回来的那一刻,他们是天底下最幸福的的天使,爸爸妈妈回来了,除了带来了新衣服、好吃的好玩的,还带来了父爱母爱,带来了精神食粮。父母走的那一刻,无疑是把孩子打入十八层地狱,孩子若是长大懂事还好说,若是年幼,必定缠着父母不让他们离开,父母需要再次狠心把孩子留在家中,任他们如何哭泣想要妈妈,这样的相思牵挂之苦,并不是每个人能承载的。

暑期实践的时候,在张家界桑植县一所小学支教,有一位小朋友因为别人提到“父亲”,自己趴在桌子上偷偷地哭起来。她的父亲已经好几年没有回过家,自己想爸爸了,如此一来,农民工理应多回家几趟,关心一下孩子,给予他们应得的父爱母爱,实际上,农民工却不能多次回家,一来在家待不上几日就要返回,使得孩子更加痛心,二来回家耽误自己的工作,成本太高。回家,不回家,成了令他们纠结的问题,也成了社会的伤痛,那么多的留守儿童缺失父爱母爱,带来不少的精神、心理问题。

家,一个温暖的代名词,却使得很多人有家难回。国家是不是也需要有这么一个机制,让更多的农民工享有一下公务员的待遇,可以带薪休假,亦或者国家补贴农民工部分回家所需的费用。即便有,也应该切实贯彻落实,不然怎么会有12年仅回家一次的悲剧上演?难道农民工真的薄情寡义,不愿回家?

如今的春运到来,看到那些拎着大包小包的农民工,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家里有可口年夜饭,家里有可爱的孩子,家里有慈祥的老父老母,家里有亲如一家的近邻,过年了,我们都回家吧,让这个奢望,成为现实吧!

(责任编辑:郑顺财)

上一篇 故乡是我永远牵挂的心结
下一篇 回家是亲情的朝圣

免责声明:火车网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