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票网上预订就上:pay.huigongju.com】
中国铁路开进高速时代
阅读提示
4月18日,中国铁路正式开始第6次大面积提速。此次提速无论是广泛性,还是技术先进性,都是前5次提速远所未及的。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我国铁路既有线提速水平已经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4月18日,中国铁路正式开始第6次大面积提速。在经前5次提速调图铁路运输能力逐步提升的基础上,这次提速调图后客货运输能力将分别再增加18%和12%以上,其无论是广泛性,还是技术先进性,都是前所未有的。此次提速大面积改造了既有的线路、桥涵等基础设施,推进了机车车辆牵引供电、通信信号、调度指挥等技术装备的现代化。特别是在主要干线上,我国将开行时速200公里及以上的动车组,并将大面积地开行5000吨级的货物列车。“这标志着我国铁路既有线提速水平已经跻身世界先进行列。这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将对推进我国铁路现代化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产生积极影响。”铁道部副部长胡亚东在提速前夕的4月13日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自主创新实现全面大提速
我国铁路第6次大面积提速是在京哈、京沪、京广、陇海、沪昆(浙赣段)、胶济线等既有干线实施时速200公里的提速,部分有条件的区段列车时速可达250公里。经过这次提速调图,我国时速120公里及以上线路总延展里程从原来的1.6万公里增加到2.2万公里,提速线路覆盖全国大部分省区市。同时,这次提速实现了我国铁路既有线时速200公里及以上提速资源零的突破,线路延展里程一次达到6003公里,其中,时速250公里线路延展里程达846公里。胡亚东表示,这样大的既有线提速规模在世界铁路发展史上也是空前的。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提速在许多方面属于首创。比如在京沪等主要干线部分提速区段,既要开行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又要开行5500吨重载货物列车和双层集装箱列车,这在世界铁路史上是首创;在繁忙干线客货混跑、行车密度很大的情况下,密集开行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列车,这种运输组织方式在世界铁路史上也是独有的。胡亚东介绍说,这次提速组织了成千上万的专家和各类工程技术人员开展科研攻关、技术论证,先后进行了100多次专题试验,对所有提速线路进行了反复的综合试验和模拟运行,并全面调整了生产力布局和运力资源配置,精心编制完成了新的列车运行图。他表示:“我们已掌握既有线时速200公里及以上提速的成套技术。我国铁路第6次大面积提速调图技术上可行、安全上可靠、经济上合理。”4月18日零时起,数列火车以新的速度刷新各自纪录,北京西站动车组车票窗口正式售票,胡亚东的论断也正接受着事实的检验。
国产动车组大量开行
这次提速调图,最突出的亮点是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区域和主要干线开行时速200公里及以上的“和谐号”国产高速动车组列车。动车组列车是我们俗称的“子弹头”列车,是高速铁路的标志。铁道部副总工程师兼运输局局长张曙光表示:“以前世界上能够生产高速列车的国家有日本、德国、法国。今年我们时速高达250公里的高速列车已经下线,4月18日起大批量投入生产,现在我们可以很自豪地讲,中国也是完全可以自主生产高速列车动车组的国家之一。”
“和谐号”动车组是我国铁路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再创新的重大成果,将成为我国快速客运的主力车型。2004年4月,国务院就引进消化再创新、中国铁路如何实施高速列车的国产化下发文件,提出了“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要求。张曙光介绍说,正是按照这一要求,中国铁路集中力量、集中资源办大事,在这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国产化生产高速列车、生产动车组时,把国内所有相关的生产资源、科研资源、研发资源等全都集中起来,才使得我国能够在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时候,始终掌握主动权,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了这样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据了解,1964年开始研发高速列车的日本人,20年以后才生产出时速250公里的高速列车。他还强调,中国旅客可以去国外自行比较,中国铁路4月18日交付给中国旅客的高速动车组,其设计水平、制造工艺、主要性能、舒适度、安全性完全达到了当今世界同等产品的一流水平。
铁路客货运能力全面提升
除了新添257对动车组列车驰骋在区域内、城际间以及跨区域中心城市间,此次提速调图也增加了一站直达和夕发朝至列车以及传统的普通旅客列车。胡亚东表示,铁路客车技术含量和速度的提升,为全面优化客运产品结构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和更大的空间。此次提速在原有基础上,形成了新的上述三大系列客运产品,以满足旅客的不同层次需求。
在客运产品更加丰富的基础上,旅客列车运行时间进一步压缩。这次提速后,全路旅客列车速度普遍有较大提高,主要城市间旅行时间总体压缩了20%至30%。
在客运产品得到优化的同时,这次提速调图,铁路货物运输能力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货运产品以具有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和谐”型国产化大功率机车和我国自主设计生产的新型货车以及经过改造的时速120公里提速货车为支撑,主要干线和煤运通道将逐步开行单机牵引、时速120公里、5000吨级货物列车,其他线路货物列车的重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六大体系保障提速安全
安全问题是提速中最关键的问题。尤其我国铁路第6次大面积提速调图,规模之大,技术之复杂,远在以往5次提速之上,对安全可靠度的要求自然更为苛刻。
“中国铁路第6次大面积提速调图的决策是科学严谨的,技术是先进可靠的,准备工作是全面充分的。因此,我们有把握说,第6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安全是有保证的。我们需要进一步考虑的是要保证提速调图之后的持续安全。”铁道部总调度长安路生表示,“为此,我们建立健全了六大安全保障体系,建立了科学的检测和监控体系。其中包括:采用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检测设备,对主要行车设备运行状况可以实时进行动态的检测;采取人机结合的方式,对提速区段的线路封闭情况以及沿线的治安状况实施动态的监控;采用陆地结合、充分依靠社会资源的防灾系统,对提速区段气候变化情况也可以实施有效的监控。”
据悉,铁道部还颁布了新版的《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新制定了既有线200公里至250公里的技术条件,颁布实施了《时速200公里至250公里既有线技术管理暂行办法》,修订完善了相关的标准制度办法150多项。
背景链接
中国铁路提速历程第1次大提速
1997年4月1日,中国铁路实施第1次大面积提速。京广、京沪、京哈三大干线全面提速,以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武汉等大城市为中心,开行了最高时速达140公里、平均旅行时速90公里的40对快速列车和64列夕发朝至列车。全路客车平均旅行速度由时速48公里提高到时速55公里。
第2次大提速
1998年10月1日,以京沪、京广、京哈三大干线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列车速度。最高运行时速达140公里至160公里,非重点提速区段快速列车运行时速达120公里,广深线采用摆式列车最高时速达200公里,其他线路具备提速的区段列车运行速度也有一定幅度的提高。全路客车平均旅行速度达到时速55.16公里。时速140公里的线路由239公里增加到1454公里,时速160公里的线路由268公里增加到445公里。
第3次大提速
2000年10月21日,全国铁路实行第3次大提速。这次提速线路除京九线为南北纵向外,陇海、兰新、浙赣线均为东西横向。全国铁路提速线路延展至1万公里,初步形成覆盖全国主要地区的"两纵四横"提速网络。全国铁路旅客列车平均时速达60.3公里。
第4次大提速
2001年10月21日,全国铁路实行第4次大面积提速。提速重点区段为京九线、武昌-成都、京广线南段、浙赣线和哈大线。经过此次提速后,中国铁路提速网络进一步完善,铁路提速延展里程达到1.3万公里,使提速网络覆盖全国大部分省区。
第5次大提速
2004年4月18日,京沪、京广、京哈等干线部分地段线路基础达到时速200公里。直达特快列车在京广、京沪等繁忙干线以时速160公里的速度长距离运行。全路旅客列车平均旅行时速65.7公里,直达特快列车旅行时速129.2公里,特快列车旅行时速92.8公里。全路时速120公里以上的线路里程达1.65万公里,其中时速160公里及以上提速线路达7700公里,时速200公里的线路里程达1960公里。
第6次大提速后旅行时间大幅压缩
我国铁路经过第6次大提速后,全路旅客列车运行速度普遍有较大提高。其中旅行时间压缩幅度最大的是上海-南昌和上海-长沙的列车,提速后上海-南昌列车全程运行时间5小时08分,缩短时间5小时45分;上海-长沙列车全程运行时间7小时30分,缩短时间7小时30分,压缩幅度一半以上。其他列车如:北京-哈尔滨,全程运行时间7小时50分,缩短时间2小时40分;北京-沈阳,全程运行时间3小时59分,缩短时间1小时33分;北京-上海,全程运行时间9小时59分,缩短时间1小时59分;北京-青岛,全程运行时间5小时37分,缩短时间1小时53分;北京西-汉口,全程运行时间8小时22分,缩短时间1小时48分;北京-石家庄,全程运行时间1小时59分,缩短时间40多分钟;北京西-南昌,全程运行时间11小时30分,缩短时间2小时;北京西-福州,全程运行时间19小时38分,缩短时间3小时45分;上海南-郑州,全程运行时间7小时18分,缩短时间接近5小时;武昌-杭州,全程运行时间8小时03分,缩短时间3小时14分;武昌-上海南,全程运行时间9小时22分,缩短时间4小时03分;郑州-昆明,全程运行时间35小时05分,缩短时间12小时12分;广州-成都,全程运行时间31小时10分,缩短时间7小时;成都-宁波,全程运行时间35小时05分,缩短时间20小时30分。(记者刘仁)
上一篇
浙江铁路警方成立“三品”安检队
免责声明:火车网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