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洁干净、简约舒适。这是我对湖北京珠管理处办公环境的第一印象。刚进办公大楼坐下,一个小伙子便热情的端来茶水,忙前忙后。事后我们才听政工科徐明华科长介绍,这位其实是他们湖北京珠管理处艺术团的团长王逊,他平时待人就特别热情,也喜欢在工作之余组织大家搞一些活动,他带领员工编排的节目《交通脊梁》获得过省厅全省交通职工第六届《先行颂》文艺汇演第一名的好成绩。
经徐明华一说,再回想起刚才那个实在诚恳的小伙子,我猛然顿悟:原来让人真正感到体贴舒适的,不仅是大楼的硬件设施,更是这里充满温情的企业文化。
打造员工“京珠精神”
跟着徐明华绕大楼转转。楼层内有党团活动室、图书阅览室、荣誉室、职工之家阵地、各类健身房,运动室,听介绍,十年来,湖北京珠管理处坚持走“三二一”(三年一次文艺汇演、二年一次职工书画摄影展、一年一次职工运动会)的文化路线,多形式、多层次、多方位丰富广大职工文化生活。
“我一直就鼓励咱们员工多运动运动,别一下班就呆在家里睡觉,没事儿也出来活动活动,睡都睡懒了。”湖北京珠高速公路管理处处长王凡昌如是说。
朴实的几句话,却反映了湖北京珠的员工文化建设之道——努力塑造“京珠精神”。“京珠精神”是湖北京珠的灵魂和精神支柱,也是湖北京珠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精神财富。因此,湖北京珠高速公路管理处一直在努力创建京珠模式、打造京珠品牌、丰富京珠文化内涵,培养和提炼具有时代特色又符合实际的“京珠精神”。
“院落环境美化了,员工文化搞好了,员工们能在安静、舒适和方便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他们的精神资源才能被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才能被点燃,也更能增加员工的凝聚力。”王处长说。
十年来,湖北京珠管理处坚持开展业务技能培训、比武,开设“京珠课堂”,依托“网上党校”,形成了集同步教学、网上辅导、交流互动、在线讨论于一体的教学体系。
十年来,湖北京珠管理处坚持细胞工程建设,深入开展“刚毅式所站队”
创建等主题活动,“庭院式”“园林式”“学习型”“文体型”等各具特色的站所文化,映衬着湖北高路人的个性之美。
十年来,湖北京珠管理处通过开通处长信箱、建立员工博客、思想状况大调查等途径,加强与广大职工的沟通交流,积极引导和鼓励广大职工立足岗位建功成才。
湖北京珠的文化建设确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08年,曾受到李长春同志接见的贾雪峰同志从抗雪救灾的艰苦阵地上走进了中央电视台除雪保畅先进典型的采访室,向全国人民诠释了湖北高路精神;来自一线的员工吕桦在CCTV《非常6+1》舞台上演绎了路姐青春的别样精彩……
“一线费收员在相对孤僻封闭的环境里奉献青春、还熬夜,他们真的很辛苦,我对他们总有一种怜爱之心。从任职起,我就一直在想,一定要想办法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待遇,”王凡昌说。
王凡昌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一线岗位的目标培养、定向推荐、岗位晋升实施力度,帮助员工建立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将员工的个人追求融入湖北京珠的发展之中。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逐步改善因职业倦怠引起的压力不适、文化缺失及价值失落现象,引导每位员工养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在对内筑牢站所文化的同时,湖北京珠管理处也积极对外发展公共文化。从而打造一个“团结、务实、创新、廉洁、优质、高效”的湖北京珠形象。
文化与高速公路水乳交融
在对外发展的公共文化方面,湖北京珠高速公路管理处特别注意在基础设施、硬件建设和软环境建设中融入文化元素,形成文化人文景观。
京港澳高速公路湖北段大悟处有一座由武汉雕塑家陈育村创作的大型铜雕效果图,该雕塑题为《开路人》,设计主体宽度近50米、高近20米,让途经的司乘人员大饱眼福。京港澳高速公路湖北段两旁矗立着《荆楚雄风》、《奋飞的黄鹤楼》、《黄麻起义》、《将军剑》、《开天辟地》等37座雕塑,修路辟开的空白山体上展示着体现浪漫的楚文化、鱼米之乡的长江文化和大别山风情等三大主题的壁画,使该段高速公路切切实实成为一条“文化走廊”。过去,修一条路只要道路边坡稳定就行,路边景色单一,司机和旅客都易疲劳。变一下路边色彩和景观,既可让旅客和司机了解湖北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又可把旅途劳顿变成休闲享受。
同时,湖北京珠高速公路管理处结合行业“窗口”特征,塑造一套视觉识别体系。结合公路基础设施中的文化元素及湖北历史文化特征, 推行行业形象统一标识。“ 我们在洗手间、超市、餐厅、客房、加油站等公共区域,采取张贴著名诗词、故事漫画、格言警句、寓言笑话、对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和道德文化建设,为司乘人员创造一个优质、文明、高效、安全的道路通行环境,”王凡昌说,“这样,既有利于突出地域文化特色,也有利于建设和谐的高速公路生态环境,符合中央文化体制建设的要求和内涵。”同时,湖北京珠管理处也不忘文化信息化建设:电子查询机、手机加油站、休闲椅、中国移动话费缴纳站等公益设施相继“亮相”;并相继开辟了残障人士专用卫生间、母婴休息室、夏季冲凉间、健身场等,服务区公共服务能力朝人性化、科技化、公益化迈进。
“我国自然人文资源丰富、民族民俗文化灿烂,公路交通建设应主动适应战略发展要求,以公路为载体,展示传承各地路域的特色文化,加强公路交通文化建设,助推旅游文化及路域经济的发展。”我国首家公路文化咨询公司的专家如是说。而湖北京珠管理处,正好贴合了这一点,并朝着更为便利化的文化方向努力。
此外,湖北京珠管理处认真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范本,创建一批湖北京珠文化品牌,培养一批文化建设先进典型。2008年,在武汉西所成功试点的基础上,“微笑京珠”的概念首次提出。按照“先行试点、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微笑京珠”工作从费收逐步向路政、服务区、养护、机关延伸和拓展。2010年,以武汉西所为核心的“江北微笑圈”示范群生机盎然,以“感恩、乐业、尊重、和谐”为核心的行业价值体系逐步形成。相关媒体开始对湖北京珠管理处的工作进行报道,“微笑京珠”走向全国。与此同时,“微笑京珠”被管理者们有机地融入日常的工作之中。将“微笑京珠”品牌创建与“文化建设”完美结合,大力开展收费管理“温馨”文化建设、路政执法“便捷”文化建设、养护管理“畅通”文化建设、服务区“诚信”文化建设,逐步实现“微笑京珠”从形象到内涵的升华。
在经过从二级制度体系到一级制度体系的长期准备后。2010年11月,湖北京珠管理处在路政、养护、营运、服务区等行业深入开展标准化建设,推出了以孝感片区管理所、路政大队、服务区所、养护站为标杆的标准化建设示范群,实现了由“由概念到理论体系、由理论体系到实践”的两大跨越。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里说,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比火车和公路,高速公路在中国的出现太晚,宛如初生的婴儿,沉淀的时间不长,积累的文化底蕴不深。但经过十年的努力,湖北京珠管理处的高速公路文化也初具雏形,内外兼修,走在了全国高速公路文化建设的前列。它所涵养的文化潜移默化地贯穿在团队建设理念、建养管理理念、地域历史文化特征、生态文明和人文理念等各个方面,不仅为这条南北大道的保畅保通打下了基础,也为人、财、物的安全,为人民群众更加方便舒适的出行,为整个湖北乃至全国的经济腾飞,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