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火车网 > 资讯频道 > 公路资讯 > 精雕细琢,打造华北第一隧

精雕细琢,打造华北第一隧

来源: 火车网 时间:2011-12-27 00:00:00 火车票预订

  九月的茅荆坝国家森林公园,秋色正浓,鸟语清脆,溪水悠悠。

  位于公园深处,武警交通七支队承建的国家高速公路“7918工程”大(庆)广(州)高速公路茅荆坝隧道施工现场红旗猎猎,机械昼夜轰鸣。截至目前,这座公路隧道已顺利掘进700多米。

  精雕细琢打造控制性工程

  茅荆坝隧道全长6775米,位于海拔1800多米的蒙冀界茅荆坝国家森林公园,号称华北第一隧。该隧道是内蒙古东部地区进入河北的交通咽喉,是全线的重点控制性工程。七支队承建项目多数工程属于反坡施工、渗水严重、地应力强、地质环境复杂、地质灾害集中,被桥隧专家称“华北隧道地质病害百科全书”。

  面对工程技术要求高和施工环境恶劣的双重考验,七支队为了不负党和人民重托,圆满完成这项急难险重任务,他们从驻全国20多个省区市的施工部队中抽调了40余名技术骨干和业务尖兵,装备了精良的隧道施工机械。

  “茅荆坝隧道是华北地区目前最长的公路隧道,我们能参与这样的工程建设是祖国和人民对我们的信任,我们一定要不辱使命,早日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 在今年3月的开工典礼上,七支队支队长李传华这样说。

  精细化施工,争创一流工程是七支队的品牌理念。在隧道入口施工时,面对Ⅴ级围岩,强风化花岗岩、严重的岩石破碎、裂缝发育期、围岩差、埋深小等多项施工困难,项目部主任郭海波带领工程技术人员经过反复研究,应用新奥法指导施工,为了能发挥围岩自承能力,他们运用光面爆破,采取小净距隧道施工法,通过严格控制掘进速度,侧壁导坑开挖,待围岩等级逐步提高后采用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掘进,做到及时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确保了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隧道开挖成型好坏不仅直接影响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影响围岩的受力状态和成型后的外观质量。隧道突击排由项目总工程师赵建平亲自挂帅,他们在爆破开挖前根据作业人员技术的操作水平、机械的配备情况进行仔细的爆破设计,通过多次试验,总结出更为实用的方法,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根据成型效果动态调整爆破参数,直至达到开挖后超欠挖满足规范要求。

  “内实外美、经久耐用”是隧道二次衬砌的基本要求,更是衡量隧道工程质量的首要标准。如何做好施工工艺过程控制,加强隧道二次衬砌质量一度成为官兵的棘手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确保工期和施工质量,项目部通过与设计单位、业主、监理生产厂家联合研究定制了高强度刚度的模板台车。为保证二衬砼强度和外观质量,项目部要求严格按照设计配合比组织施工。所有浇筑材料配合比通知单必须由总工、专业隧道工程师、试验室主任三方签字后方能提交拌和站搅拌用于现场施工,保证砼配合比的准确性。

  创新举措建平安工地

  从过程控制的点滴做起,重视施工环节的每个细微之处,是七支队建设平安工地的基础要求。他们严格坚持三工制度,在施工中重事前、事中控、重细节,出现失误及时整改,严格按照监理程序和规范要求,服从监理指令。

  为了实现两座分离式隧道的优质、高效、安全建设的目标,开工前,项目部专门从长安大学地质研究院请来三名专家,为项目部编制详细的量测作业指导书,制订了量测项目、频率,数据处理方案等。实施过程中量测数据均经过认真的分析处理与必要的计算和判断,来预测和确定隧道围岩最终稳定时间,指导施工工序转换和施作二次衬砌的时间。同时根据量测分析可以确定围岩的稳定状况,出现紧急情况可以及时进行加强支护,为整个隧道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提供保证。

  在隧道二次衬砌施工中,项目部质量安全科科长段志伟亲自负责观察模板的变形情况,加大检测频率,遇到紧急情况及时组织处理。在浇注时做到对称浇注,边墙底部、顶部每一个点绝对符合要求后才进行下一道工序。为了严格控制浇注的连续性和分层厚度,官兵严格检查工前拌和设备的检查和机况,避免间歇缝和水波纹的出现。

  5月21日,当隧道斜井掘进至129米时,突然出现大量渗水,3台抽水机昼夜不停地抽水,仍然解决不了问题。如不迅速采取得力措施,很可能诱发大塌方。这时,项目部主任郭海波带领官兵跳下泥水组织排水,一边指挥技术人员加强现场观察,一边派遣官兵潜入森林,到山顶上寻找渗水源,进行改线引流,终于解决了隧道严重渗水的难题。

  6月13日,当隧道右洞掘进到200多米时,上部突然出现大裂缝,洞底整体下沉20多厘米,出现了断裂性大塌方前兆。在这危急关头,郭海波主任带领官兵昼夜不停地用注浆锁脚锚杆加固隧道拱脚,加强隧道拱顶和侧墙的支撑强度,终于克服了洞体沉降危机,保证了掘进的顺利进行。

  监控系统、通风系统、照明系统以及消防、排水等系统工程是隧道施工安全进行的有力保障。为了减少施工执行缺漏,使每个系统都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七支队协调了建设、设计、监理、地方专业研究人员和设备厂商共同参与制定工程质量检验和评定标准,并以此为依据严格执行落实。

  千年驿站通了水泥路

  茅荆坝历来是内蒙古东部地区通往承德上京的重要通道之一,曾有多个蒙古王上京途经此地,因此大店村在历史上便有了“千年驿站”的称号。这里居住着蒙、满、彝、汉四个民族,虽说是一个古老的驿站,可一千多人口的村庄如今依旧走着一条土路,出门就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2011年3月底,一场迟来的春雨降临到茅荆坝原始森林公园,大店村的泥泞路又一次苦恼着村民。看着村民被一条泥泞不堪的道路困扰着群众,官兵们也很着急。

  “哪里有交通兵,那里就应该有幸福路。是该我们显身手的时候了,我们一定要在春耕前为村民修上一条像样的路!”在动员会上项目部主任郭海波这样对官兵说。听说是为村里修路,官兵个个奋勇争先,他们调来装载机、平地机、填土刮平,一台台水泥罐车开进了村庄,一条4米宽、3﹒2公里长的水泥路,短短的4天就建成,大店村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通车那天,村民们像过节一样,敲着锣鼓、放着鞭炮在水泥路上唱歌跳舞。

  采访中,村长邵玉祥激动的说:“要不是武警交通部队官兵,我们这条旧路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改变!”

  “集合!快,有村民家着火了……” 今年正月元宵节夜9时40分,正在观看元宵晚会的官兵被值班哨兵的哨音声集结到营院,村里一农院已是火光冲天。灾情就是命令,火场就是战场,不需要动员,官兵们分头扛铁锹、操扫把、拿脸盆火速赶到现场。抵达现场时几个秸垛全部着火,火苗已经撩起四五米高,如果不及时控制,不但村民的房屋、离火源不足20米上百个秸垛也将葬身火海,况且,不足100多米外就是总经营面积19400多公顷的茅荆坝国家森林公园,火势一旦蔓延,后果将不堪设想。项目部主任郭海波调来水车,指挥官兵用高压水泵浇水控制火苗,一组用铁锹隔离其他秸垛,一组用脸盆浇水,短短20分火苗被彻底扑灭,零下30多度的气温,官兵的衣服全被浇水,冻成冰铠甲。“感谢武警官兵,是你们保住了我这老屋,保住了这片森林!”官兵离开时,张玉琢老人泪流满面。

  修一条路,助一方民。七支队还为驻地小学修建了篮球场,今年“六一”为学校送去了价值4000余元的书包和文体用品,“七一”为村党支部送去3000元用于购买学习资料和科普图书。采访中,一个村里的大娘笑哈哈的告诉笔者说:

  “我们过‘三八’妇女节还收到了武警官兵送来的厨具、餐具呢!”

上一篇 西湖“十景”上高速
下一篇 文化十年· 成就水乳交融的行业文明

免责声明:火车网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