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盐城积极服务沿海开发,大力实施干线公路提升工程,累计建成高速公路198.1公里、一级公路720.5公里、二级公路1419公里,先后新、改建国省干线公路800公里。基本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以“六纵十二横”干线公路为主体的公路网。在公路建设突飞猛进的同时,质量管理水平也实现稳步提高,工程质量监管覆盖率达100%,工程优良率达98%以上。226省道射阳段、333省道东台东段等一批重点项目被盐城市政府表彰为全市交通重点工程获奖项目,204国道盐城绕城段、331省道盐城东段分别被推荐申报江苏省2011年度“五大环境精细优质典型工程”和“五大环境友好典型工程”。
总结经验,准确把握干线公路质量管理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为全面推进质量管理工作,全市广大工程建设管理人员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强化管理、开拓创新,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经验。一是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方针。全体干线公路建设者高度重视工程质量,始终坚持“不利于工程质量的事不做,不利于工程质量的人不用”
的指导思想,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安全至上”的工作方针,全面落实质量责任制,大力营造浓厚的质量氛围,为全市交通工程质量整体水平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始终坚持“四级”质保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四级”质量保证体系,在强化“企业自检、社会监理”的基础上,各县(市、区)交通建设管理部门加强工程现场质量管理,也锻炼了管理队伍,积累了经验。市县两级交通质监机构严格执法,强化监督,切实履行了“政府监督”的职责。三是始终坚持市场引领。在大规模建设过程中,我们选择优秀的施工、监理队伍和设计单位,大力拓展建设市场空间,率先开放、公开公平、规范有序的公路建设市场,汇集了各方面的优秀人才。四是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坚持淘汰落后的施工技术、工艺工法,积极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特别是针对路面工程的质量控制,着重成熟经验的归纳总结,加强技术成果的集成工作。编制了《公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控手册》,对公路工程质量通病的治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充分肯定干线公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公路交通的发展形势异常严峻,工程推进困难重重,给质量管理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是思想上盲目乐观,缺乏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作风飘浮、管理松弛、工作不扎实等问题仍然存在。二是由于国家宏观政策的改变,交通建设资金筹集困难,土地、环保审批要求不断提高,加上征地拆迁矛盾加剧,建设项目推进的难度和复杂性进一步凸显,工程建设的计划性和连续性受到影响,外部建设环境加大质量风险。三是一些施工人员技能粗糙、监理人员工作不到位、试验检测人员操作不规范,现场从业人员的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四是质量通病不同程度地存在。五是施工工艺落后,现场管理粗放。这些问题的存在表明,我们的质量管理工作力度不够,还存在着一些盲点,这势必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措施,全面加以克服。
创新思路,高标准推进干线公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正确把握形势,准确认清问题,是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的前提。工程建设管理人员都必须常怀忧患之心,不断查漏补缺,坚持精益求精,全力推进干线公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登台阶、上水平。根据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盐城干线公路建设规模达880公里,完成投资195亿元。面对繁重的建设管理任务,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交通发展新目标,抓住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奋力进取,扎实工作,全面开创干线公路建设质量管理工作新局面。重点把握“一个核心”,抓住“两大载体”,注重“三个加强”:
把握“一个核心”,就是要始终把质量摆在工程建设核心位置。质量是工程建设的生命,确保质量是全体建设者的神圣使命。我们要始终把确保质量摆在最核心、最本质、最重要的位置来抓,确保一切工作服从于质量、服务于质量,真正把“高标准、讲科学、不懈怠”的要求落实到质量管理工作中,全力建设精品工程。这就需要我们着力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质量与工期的关系。工期是质量的重要保障,我们坚决反对牺牲质量保工期,工期是一时的,而质量是永恒的。实践证明,没有质量保证的工期是经不起考验的。二是质量与效益的关系。一些单位为获取效益,不惜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这种杀鸡取卵的做法,结果可想而知。我们将以临海高等级公路建设为重点,紧紧围绕省交通运输厅“要把临海高等级公路江苏段打造成交通运输部的"示范工程"、"样板工程"目标,完善质量考核机制,加强督查管理,确保项目健康有序推进。”
抓住“两大载体”,就是积极开展施工标准化活动、广泛推广“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经验。
一是积极开展施工标准化活动。标准化施工是提高公路建设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是保障工程质量的有效抓手,是提升交通行业文明施工形象的重要载体。我市干线公路工程建设应系统谋划,组织开展施工标准化活动,结合现代工程管理理念的具体要求,在工程建设管理、驻地及场地建设、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和现场监理工作等方面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标准化道路。我们要深入研究我市实际情况,同时,走出去学习借鉴外市的成功经验,组织参建单位从工地标准化、施工标准化、管理标准化等方面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干线公路建设工程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和考核奖惩办法,促进干线公路工程建设的规章制度更加完善,管理行为更加科学,人员素质更加过硬,场地建设更加有序,施工工艺更加规范,材料加工更加可靠,试验检测更加真实,工程质量总体水平进一步提高。二是广泛推广公路工程质量通病治理经验。重点针对路基施工砂性土起皮、水稳基层局部离析、混凝土裂缝、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预应力孔道压浆不实等问题加强预防和治理,建设单位在工程开工前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梳理质量控制风险点,编制相应的质量控制方案,切实贯彻到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进一步明确质量标准和工艺要求,强制推广成熟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要研究建立保证公路工程质量和耐久性的长效机制,超前管理、主动预防,推行专业化管理、标准化设计、工厂化施工,推动工程质量进一步提升。
注重“三个加强”,就是要加强原材料、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的重点管理。一是切实加强原材料质量管理工作。进场原材料检测项目要全面,重点加强对水泥、沙石、钢筋、锚具、外加剂、支座、钢绞线等产品的各环节检验,加大工程产品质量的检测力度。加强原材料及加工成品的保管、存放管理工作,重点做好防潮防锈工作,确保原材料及加工成品使用前品质良好。二是加强路基路面工程质量管理工作。针对干线公路建设工程质量督查中发现的部分标段路基、路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现场路基路面施工工艺控制并强化施工自检和监理抽检,确保施工质量。要切实加强路基沉降情况的观测,在路基沉降未满足规定要求前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要进一步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力度,不断提高规范化施工水平。充分认识施工现场管理对质量、安全控制的重要性,迅速开展施工现场整治工作,努力提高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施工水平。三是加强桥梁工程重点项目、关键环节的质量管理工作。各建设单位根据各项目的特点,将工程项目技术难度大、复杂程度高的工程确定为质量管理重点,紧盯工程的关键环节,落实质量保证措施。结合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活动,将以混凝土施工、桥面铺装、台背回填、支座安装、预应施工、钢筋制作和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等质量通病反复产生的薄弱环节,作为质量控制工作重点,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查找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促进质量全面提高。
质量是工程建设的永恒主题。我们将进一步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创新思路,细化措施,全力推进干线公路建设,着力打造优质公路品牌,为全面提升盐城交通工程质量水平,促进全市交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葛春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