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黄淮等地持续雾霾,19日起,雾霾再袭华北、黄淮等地,并逐渐加重,预计在22日至23日上午达到最重,局地PM2.5浓度将超过500微克/立方米。下面,一起来关注华北黄淮等地持续雾霾详情。
21日早晨,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霾橙色预警,预计今天白天到夜间,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陕西等地局部地区有重度霾。明后两天这些地区霾将继续发展,或达本轮最强,同时伴有重度到严重污染。提醒:外出注意防护,行车减速慢行。
华北黄淮等地持续雾霾
19日起,雾霾再袭华北、黄淮等地,并逐渐加重,预计在22日至23日上午达到最重,局地PM2.5浓度将超过500微克/立方米。
19日开始的华北黄淮大范围雾霾天气于今天进一步加重。监测显示,今晨,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江南、西南地区、东北地区中南部及陕西关中等地出现雾或霾天气;辽宁中部、北京南部、天津西部、河北中南部、山东南部、江苏大部、安徽中部、贵州中部等地出现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大雾,江苏、安徽中部等地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200米。
中央气象台预计,21日8时至22日8时,北京中南部、天津、河北中南部、山东中西部、山西南部、河南中北部、江苏北部、安徽东北部、陕西关中等地有中度霾,其中,北京东南部、天津西部、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山东西北部、陕西关中等地的局部地区有重度霾。中央气象台12月21日6时继续发布霾橙色预警。
此外,21日至23日,夜间至上午时段,华北中南部、黄淮等地的部分地区能见度较低,局地能见度不足200米。
此次雾、霾天气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能见度低、空气污染程度重的特点。与近期过程相比较,此次过程空气污染程度比12月6日至9日过程略强,但不及11月27日至12月1日过程。以北京城区为例,此次过程PM2.5平均浓度将超过320微克/立方米,而12月6日至9日、11月27日至12月1日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308、602微克/立方米;此次过程最低能见度小于500米,前两次过程分别小于200米、100米。
气象专家提醒,由于此次雾、霾过程持续时间较长,能见度较低,部分地区将出现重度污染或严重污染,需加强防范对人体健康、道路交通、航空运输等的不利影响。
雾霾如何防护
戴口罩
医用口罩对0.3微米的颗粒能挡住95\%。选择口罩要买正规合格的,同时要戴一下,买与自己脸型大小匹配的型号,要最大程度地贴紧皮肤,让污染颗粒不能进入。口罩不能洗,取下后,要等里面干燥后再对折收起来,以免呼吸的潮气让口罩滋生细菌。老年人和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要避免佩戴,因为其为专业抗病毒气溶胶口罩,密闭性好,戴上后容易呼吸困难,缺氧而感到头昏。
外出尽量别骑车
雾霾可以暂时减少晨练,尽量选择在10—14时外出。同时,要多喝水,少吸烟并远离“二手烟”,减轻肺、肝等器官的负担。习惯骑单车、电动车上班或出门办事的人,尽量避开早晚交通拥挤的高峰时段,尽量改换搭乘公交车。这是因为汽车尾气里有很多没有完全燃烧透的化学成分,会随着空气里面细小颗粒漂浮。当你骑单车或电动车时,身体需要供氧,肺就会吸入大量空气。
进入室内必做三件事
清理的方法很简单,做三件事:洗脸、漱口、清理鼻腔。洗脸最好用温水,可以将附着在皮肤上的阴霾颗粒有效清洁干净;漱口的目的是清除附着在口腔的脏东西;最关键的是清理鼻腔。清理鼻腔时,一定要轻轻吸水,避免呛咳。家长在给儿童清理鼻腔时,可以用干净棉签蘸水,反复清洗。
病人更要少出门
这种天气,减少出门是自我保护最有效的办法,尤其是有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更要尽量少出门。根据该研究,在排除了年龄、性别、时间效应和气象因素等影响因素之后,当雾浓度每增加103微克/立方米时,居民全部死因的超额死亡风险会增加2.29\%,滞后时间在1—2天。心脑血管疾病增加的超额死亡风险更高,为3.08\%。
华北黄淮等地持续雾霾,大家要做好防护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