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和“数九”是我们的祖先通过长期的经验积累,总结出来的用农历(也叫阴历)和六十甲子的记时方法,描述一年中最热和最冷的时节。
“三九”是指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即冬至后的第十九天到第二十七天。我国阴历有“九九”的说法,用来计算时令。计算的方法是从冬天的冬至曰算起(从冬至开始叫“交九”,意思是寒冷的开始),每九天为一“九”,第一个九天叫“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类推,一直到“九九”,即到第九个九天,数满九九八十一天为止。这时冬天已过完,春天来到了。
入九怎么算呢?
“九天”是冬至到惊蛰这段时间,第一天是从冬至开始算起的,冬至是一九的第一天。
“九天”顾名思义就是以每九天为计,2005年冬至12月22日是一九的第一天,2006年1月17日就是三九的第九天,2006年1月18日就是四九的第一天,我们这有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走,五九六九河边插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之说。一九至四九正好经历了农历节气的冬至、小寒、大寒,所以是冬天里最冷的一段时间;过了大寒就是立春了,天气将渐渐转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