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季开始一周后,东北多地迎来持续的六级严重污染天气。11月8日,沈阳PM2.5浓度爆表,一度超过1000微克/立方米,辽宁省内另有多个城市空气质量指数爆表。
连日来的空气严重污染仍在持续,程度则更为严重。城市上空被浓重的灰白色烟霾笼罩,街道上能见度不足百米。沈阳市环保局环境空气质量实时监控系统数据显示,全市早8时-9时空气中PM2.5浓度值为1017微克/立方米。
另据辽宁省环保厅发布的数据显示,当天上午,辽宁省14个地级市中,9个空气质量指数超过300,达到六级严重污染级别。其中,沈阳、鞍山、辽阳、铁岭等地空气质量指数超过500,达到爆表级别。

环保专家分析认为,月初开始,辽宁省进入采暖期,燃煤导致污染物排放量增大,加之近几日东北风将上游吉林、黑龙江地区重污染带输送至辽宁。同时,受槽前西南气流影响,冷空气势力弱,地面风速小,湿度大,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导致区域传输污染物滞留,再叠加本地污染物的积累,形成目前的大范围重污染状况。
空气质量指数是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无量纲指数。根据环保部有关标准,当空气污染指数大于300,空气质量级别为六级,空气质量状况属于严重污染。此时,健康人群运动耐受力降低,有明显强烈症状,提前出现某些疾病,儿童、老年人和病人应当留在室内,避免体力消耗,一般人群应避免户外活动。
PM2.5
细颗粒物又称细粒、细颗粒、PM2.5。细颗粒物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面积大,活性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微生物等),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2013年2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将PM2.5的中文名称命名为细颗粒物。细颗粒物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有机碳(OC)、元素碳(EC)、硝酸盐、硫酸盐、铵盐、钠盐(Na+)等。
如何应对雾霾天气
1、雾霾天气少开窗,最好不出门或晨练
雾霾天气不主张早晚开窗通风,最好等月亮出来再开窗通风。雾霾天气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危险天”,尤其是有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老人,雾天最好不出门,更不宜晨练,否则能诱发病情,甚至心脏病发作,引起生命危险。专家指出,之所以说雾天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危险天”,是因为起雾时气压高,空气中的含氧量有所升高,人们很容易感到胸闷,早晨潮湿寒冷的雾气还会造成冷刺激,很容易导致食管管痉挛、血压波动、心脏负荷加重等。同时,雾中的一些病原体会导致头痛,甚至诱发高血压、脑溢血等疾病。因此,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尤其是年老体弱者,不宜在雾天出门,更不宜在雾天晨练,以免发生危险。
2、外出戴专业防尘口罩
一般常规口罩不会起到作用,因为颗粒物太细小,KN90,KN95,N95级别的防尘口罩才能有效过滤这类细颗粒物,同时还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口罩,避免不密合导致周围泄漏。另外,外出归来,应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的肌肤。比较好的防PM2.5的口罩主要是滤片而不是口罩,比如有活性炭滤片的口罩以及医用口罩是无法防PM2.5的。
3、多喝桐桔梗茶、桐参茶、桐桔梗颗粒、桔梗汤等“清肺除尘”茶饮
桐桔梗茶有清火滤肺尘功能,能加强肺泡细胞排出有毒细颗粒物的能力,能协助人体排出体内积聚的PM2.5颗粒物及其他有害物质。
4、少量补充维生素D
冬季雾多、日照少,由于紫外线照射太少,人体内维生素D生成不足,有些人还会产生精神压抑、情绪低落等现象,必要时可补充一些维生素D。
5、饮食清淡多喝蜂蜜水
雾天的饮食宜选择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这样不仅可补充各种维生素和无机盐,还能起到润肺除燥、祛痰止咳、健脾补肾的作用。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吃些梨、枇杷、橙子、橘子等食品。
6、深层清洁
人体表面的皮肤直接与外界空气接触,很容易受到雾霾天气的伤害。尤其是在繁华喧嚣十面“霾”伏的都市中,除了随时要应对雾霾危“肌”外,由于建筑施工、汽车尾汽、工业燃料燃烧、燃放烟花爆烛等原因造成悬浮颗粒物多,难免会堵塞在毛孔中形成黑头,造成毛孔阻塞、角质堆积、肌肤起皮等肌肤问题,所以自我保护的首要措施就是深层清洁肌肤表层,清洁毛孔。
7、尽量减少吸烟甚至不吸烟
烟雾中有大量PM2.5,会对人体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危害。如果无法阻止周边的人吸烟,那么应该尽量远离烟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