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零时,长春全面开栓供热,就在广大市民在室内享受温暖时,室外雾霾却悄然而至。根据长春市环境空气质量实时发布系统数据,昨日上午至中午,长春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一度达到500爆表值,级别为严重污染,首要污染物为PM2.5和PM10。早晨5—7点,烟霾浓度最高的时候,市内能见度仅有0.3公里。当日,长春市一度处于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最差排名第一位。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霾常见于城市。中国不少地区将雾并入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环境空气质量指数持续爆表
昨日白天,长春街头一片灰暗,街路上能见度极差,行人极少,空气中充斥着呛人的烟味。行驶在路上的汽车也降低了行驶速度,并打开了雾灯。根据长春市环境空气质量实时发布系统显示,从25日零时起,空气中PM2.5和PM10的浓度就在持续攀升,表明污染物正在不断聚集,并于25日8时达到最高峰值。从此时起到中午11时,环境空气质量指数持续达到500爆表值,为六级严重污染。到12时,指数有所下降,但也是五级重度污染。接下来,环境空气质量指数连续下降,14时起,持续为轻度污染。
10月25日,吉林省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空气质量达到中至重度污染。
供暖、焚烧秸秆加剧空气污染
记者查询资料发现,今年的雾霾情况与去年同期极为相似。去年10月25日,也是长春市供暖首日,长春市的环境空气质量指数也一度达到了500爆表值,首要污染物同样为PM2.5和PM10。
为什么前后两年时间,我省重污染天气出现的时间点都如此巧合?气象专家指出,在此时节,北方的大气逐步进入静稳状态,本就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稀释、扩散和清除。而此时,供热企业燃煤、农民焚烧秸秆等综合因素又集中出现,最终导致了雾霾出现并加剧。
据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分析,我省空气质量指数三级以上天气,主要集中在每年的3月至4月、10月至12月两个时间段,与我省秸秆焚烧的主要时段基本吻合。记者查询全国秸秆焚烧分布遥感监测数据,2015年9月1日至10月4日,吉林省没有出现火点。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数据,2015年9月,长春等36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在80%-100%之间。
什么是雾霾
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PM 2.5),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
2013年,“雾霾”成为年度关键词。这一年的1月,4次雾霾过程笼罩30个省(区、市),在北京,仅有5天不是雾霾天。有报告显示,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与此同时,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
2014年1月4日,国家减灾办、民政部首次将危害健康的雾霾天气纳入2013年自然灾情进行通报。
2014年2月,习近平在北京考察时指出:应对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2.5,要从压减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强化管理、联防联控、依法治理等方面采取重大举措,聚焦重点领域,严格指标考核,加强环境执法监管,认真进行责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