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亚铁路终于即将从“理论”走向“实践”。
日前,国务院总理***在会见泰国外长敦·巴穆威奈时谈到,中泰铁路合作是当前双方合作的重点和亮点,不仅有利于将“一带一路”倡议同泰国发展战略相衔接,带动两国经济发展,也将为中国同泰国以及中南半岛各国深化经贸合作、密切人文往来创造有利条件。希望双方抓紧落实有关共识,确保中泰铁路早日开工建设。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合作的内涵不仅涉及中泰合作,还关系到泛亚铁路的建设。
泛亚铁路是一个贯通欧亚大陆的货运铁路网络。2006年11月10日,18个国家的代表于韩国釜山正式签署《亚洲铁路网政府间协定》,泛亚铁路网计划最终得以落实。由于地理位置,泰国泛亚铁路东盟部分的必经之地,中泰铁路开工建设事关泛亚铁路全局。
修建跨国铁路绝非易事。中泰铁路已经过10年协商,过程更是“一波三折”。目前中国通往越南、老挝、缅甸等线路的规划谈判均面临阻力和机遇。不过,中国始终争取的主观能动性以及未来中泰铁路建设的进展必将起到带动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泛亚铁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面临多方面难点。泛亚铁路网需连接各国已有的铁路设施,但各国铁路轨距不同。大多数东南亚国家使用窄轨,轨距为1000毫米;中国、伊朗、土耳其使用的铁路使用标准轨,轨距为1435毫米的标准轨;俄罗斯使用的是轨距1520毫米的宽轨;部分南亚国家使用轨距为1676毫米的宽轨。4种不同的轨道意味着4种技术标准,连接难度很大。
这也意味着更大的机遇。如果泛亚铁路在修建过程中能够使用中国的标准、技术和设备,必将使中国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在国际上,能够参与制订规则和标准的国家必将拥有对国际事务更大的支配权。
实际上,中国已具备这一能力。就技术而言,中国铁路已经从“跟跑者”成为“领跑者”。首个中国高速铁路国家标准《高速铁路设计规范》于今年2月开始实施,而消息人士称中国正在积极向印度、俄罗斯、马来西亚、新加坡等30多个国家推广。这将为各国实现铁路互通提供技术支撑。轨距、机车车辆等设备设施将得到统一规范。
而资金方面,大量的外汇储备意味着中国具有一定实力。同时,建设一旦集中开始,还会为中国带来生意。对企业而言(无论是国企还是私营),能够掌握了标准就意味着在行业中取得领跑地位。
泛亚铁路的建设完成后对中国意义重大:这一网络将连接马六甲海峡的丝绸之路,打通阿拉山口-伊朗-土耳其-德国的陆上通路。中国的多趟国际班列将不再需要“绕路”,而可以直接北上、南下,对经济拉动显著。因此,泛亚铁跌轨距如果真能按中国标准,意义重大。即便这需要大量的资金,但从各方面看,这笔“生意”绝不会“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