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11时左右,随着最后一罐混凝土顺利浇筑,呼准鄂铁路黄河特大桥主跨顺利合龙,标志着呼准鄂铁路控制性工程黄河特大桥顺利完成,为后续架梁、铺轨、开通奠定了基础。为实现“打造蒙西能源大通道”的战略目标及加快“呼包鄂经济圈”一体化建设,起到积极作用。呼准鄂铁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鄂尔多斯市境内,线路全长245公里,总投资188亿元,设计总工期3.5年,线路设计标准为国铁I级,双线电气化,上下行限制坡度分别为6‰和13‰,机车牵引类型为电力,旅客列车设计最高速度160公里/小时。线路东起呼和浩特枢纽前朱堡站,经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托克托县,跨越黄河后,经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至东胜区东胜东站。正线设前朱堡站、官地营站、托克托东站、大路站、大路西站、大院东站、布尔陶亥南站、点石沟站、东胜东站共9座车站。
呼准鄂铁路黄河特大桥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境内,是呼准鄂铁路的控制性工程。大桥全长4910.36米,主桥长1037.6米,总投资8.18亿元。大桥跨越黄河主河道,集深水基础、高墩、刚构连续梁、48米箱梁节段预制拼装施工于一身,是目前国内最长的铁路钢构连续梁。该大桥具有“紧、高、新、难、险”的特点,即工期紧——实际有效工期不到20个月;墩身高——最高处达66米,连续梁施工和节段拼装均处在60米以上高度。
呼准鄂铁路是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重要蒙西通道,向西与东(胜)乌(海)铁路、包(头)兰(州)铁路贯通,形成一条横贯鄂尔多斯腹地的运输通道。向东通过集(宁)包(头)铁路第二双线、张(家口)集(宁)铁路与张(家口)唐(山)铁路贯通,形成鄂尔多斯地区直达曹妃甸港区的蒙西煤炭大能力出港通道,是继大秦铁路后又一能源运输大通道。呼准鄂铁路与集包铁路第二双线、包(头)西(安)铁路共同构成“呼包鄂”环状快速城际线路,将有效促进“呼包鄂”经济一体化进程,对蒙西煤炭外运具有重要意义。
呼准鄂铁路项目建成后,近期最大区段货流密度1.1亿吨/年,远期目标1.35亿吨/年,远景输送能力达2亿吨/年。同时,客车向东通过呼(和)张(家口)铁路、(北)京张(家口)城际等快速客运通道,与北京枢纽相沟通,进而使蒙西地区融入全国铁路客运专线网,将极大地缩短蒙西地区与京津等环渤海中心城市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