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八、九月份,都有这么一群人像是候鸟一样,从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前往新疆进行棉花采摘的工作,在采摘结束后再返回家乡,这些人就是摘棉工。
这些摘棉工在原籍和新疆之间的往返,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乘坐火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作为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地广人稀,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截至2015年,新疆已连续23年实现棉花面积、单产、总产和调出量全国第一,占国内棉花产量的50%左右。
从今年8月26日开行今年首趟摘棉工专列——兰州至乌鲁木齐南的3107次列车到10月14今年最后一批400余名由青海到新疆的摘棉工乘坐D2715次列车抵乌鲁木齐。在今年为期50天的棉农运输中,铁路企业共开行摘棉工普速专列69列,运送进疆摘棉工14.32万人次,同时今年还有近万名青海籍的摘棉工乘坐兰新高铁赴新疆摘棉。
铁路企业把每年的摘棉工运输,都当做一件重要的工作来做。虽然时间不长,但是铁路企业为之提供的服务可是一点不少,而且付出的更多。铁路企业早在今年6月份起,就提前绕摘棉工运输工作做足准备,组织调查组到南北疆各地州和兵团师以上单位,调研棉花种植面积和种棉单位计划用工情况,精心编制客流动态调查分析报告,制订摘棉工运输方案、预备方案和应急预案等,为配置运能提供准确依据,确保摘棉工运输工作有序开展。
铁路企业通过确保摘棉工能有一个平安、舒适的旅行环境,通过设置专用售票窗口、开辟绿色通道、开行棉农专列、列车车辆整治、提供优质服务等具体举措,来确保摘棉工的安全顺利出行。笔者觉得,在一趟趟开往新疆的摘棉工专列上,铁路列车工作人员尽职尽责,不辞辛苦,做好服务工作,让摘棉工在旅途中感受到了阵阵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