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2015中伏多少天,想必是中伏的到来,大家开始关注的问题。对此,2015中伏多少天?2015中伏时间是怎样的?趁此机会,我们一起来进行关注下2015中伏多少天。
2015中伏多少天
2015中伏2015年7月23日开始,农历是2015年六月初八。
中伏:2015-07-23至2015-08-11共20天。
农历历法规定:“夏至”后(阳历每年6月21日前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之始,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之始;“立秋”后(阳历8月7日前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之始。所谓“庚日”,就是按照“干支纪日法”计算,每隔10天出现一次。
虽然历法规定“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之始,但因每年的“夏至”到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之间间隔的天数不尽相同。因此,各年之间的“入伏”日期在阳历上是有早晚差距的。如2002年的初伏是7月11日开始,而在2008年却是7月19日。“入伏”日期先后相差8天。
此外,如某一年初伏的日期偏早的话,那么,中伏和立秋之间的间隔就会在10天以上。这样,中伏就会长达20天左右。如2002年、2003年、2005年、2007年、2009年、2011年和2013年,中伏都是20天。
入伏时间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
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对2015中伏多少天应该有所了解了,对此,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火车小编建议大家身边的朋友对此关注的话就可以互相普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