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尼诺现象可以产生毁灭性的影响,可能在拉丁美洲引发洪水、导致澳大利亚出现干旱和印度的农作物歉收。对于2015厄尔尼诺对中国的影响想必有很多朋友不是很清楚,这是我们需要进行了解的一个问题。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下2015厄尔尼诺对中国的影响的情况。
2015厄尔尼诺对中国的影响
近日,“史上最强厄尔尼诺正在形成”在网上热传。对此,中国气象局回应称,预计厄尔尼诺仍将持续发展,并持续至秋季,将达到中等以上强度,比历史上最强的1997/1998年的厄尔尼诺弱,不会出现史上最强厄尔尼诺事件。
2015厄尔尼诺预测强度存在分歧: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气象局模型预测,厄尔尼诺现象延续至2015年夏季的概率超过90%,持续至2015年年底的概率为80%。
中国气象专家认为,2015年厄尔尼诺影响将持续至秋季。在强度讨论上,各大研究机构尚存分歧,中国气象局预测此次强度或达到中强水平(弱于97/98),美国气象局认为暂时无法判断,夏威夷大学某学者认为强度可能会超过97/98年。

其实,厄尔尼诺对我国气候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5月以来,我国南方已出现多次暴雨过程,累计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5成以上;北方出现高温天气。此外,近期印度高温极端天气与厄尔尼诺事件有关。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王启祎称,虽然厄尔尼诺曾有减弱的迹象,但最新数据显示,今年3月,海表温度又开始升高,距平指数维持在0.5℃及以上,因此,厄尔尼诺事件仍在持续中。
提前防范厄尔尼诺可能造成的连锁灾害性反应,减少损害,尤为重要。王启祎建议,今年汛期,长江中下游地区要特别注意防范暴雨洪涝可能造成的城市内涝,还要防范可能出现山洪地质灾害。东北地区的低温冷害会对水稻等农作物产生不利影响,相关大宗商品价格也会发生波动。此外,对于华北地区可能出现的干旱和高温,相关部门可以提前安排,建立健全农田水利系统,改进耕作制度,提高抗旱水平等。
厄尔尼诺一般大约2-7年会发生一次。王启祎称,据历史记载,1950年以来,世界上曾经发生过13次厄尔尼诺现象。1997-1998年的厄尔尼诺最为严重,达到极强强度,据资料统计,当时的厄尔尼诺事件引发的灾害至少造成2万人死亡,全球经济损失高达340多亿美元。
据了解,在我国,厄尔尼诺发威的主要地区集中在中东部,它的影响明显而复杂。
2015年4月上旬,长江中下游地区天气却急转直下,遭遇“倒春寒”,气温出现断崖式下跌,部分地区竟然四月飘雪。王启祎对此解释,这其实并不是厄尔尼诺的直接影响结果,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暖冬之后极易发生“倒春寒”现象。华北迎酷暑东北过“冷夏”“南涝北旱”或继续出现。
2015厄尔尼诺的到来,在气温方面,王启祎分析,今年华北地区可能迎来高温酷暑天气,夏季热浪袭人。而东北地区则冷空气活动频繁,夏季气温异常偏低,遭遇“冷夏”。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降水将会拉低气温,天气阴凉,部分地区将再次出现“凉夏”。此外,西北太平洋台风的产生个数及在我国沿海登陆个数均会比正常年份偏少。
厄尔尼诺运转周期
厄尔尼诺是一种周期性的自然现象,大约每隔7年出现一次。科学家通过对全球气候的研究,认为厄尔尼诺不是一个孤立的自然现象,它是全球性气候异常的一个方面。在正常年份,秘鲁西海岸的太平洋沿岸地区都受一股冷洋流控制,有一个范围很大的天然渔场。一旦出现气候异常,东太平洋的冷洋流即被一股暖洋流所代替。厚度达30多米的暖洋流覆盖在冷洋流之上,使大量冷水性的浮游生物遭到灭顶之灾,纷纷逃离或死亡,这就是厄尔尼诺现象。
通过火车小编的介绍想必大家对于2015厄尔尼诺对中国的影响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此大家要多多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