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9时40分,本市暴雨预警从蓝色升级到黄色,顺义和怀柔升级发布暴雨橙色预警。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启动Ⅲ级应急响应,这是今年入汛以来启动的最高级别响应。据了解,北京最强暴雨或破9月纪录。
“北京将出现强降雨天气过程。”市气象台台长乔林昨天下午告诉北京晨报记者。昨天12时15分,市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昨天上午,市气象局联合中央气象台、河北、天津以及在京气象专家组织专题会商,结论是,受东移高空低涡影响,从1日傍晚到2日夜间,本市将出现一次明显降雨天气过程,降雨时伴有雷电。这次降雨持续时间长,主要降雨时段在1日半夜前后到2日白天,预计大部分地区累计雨量为暴雨量级(50到80毫米),西部、北部山前地区(门头沟、石景山、海淀、昌平、怀柔、密云等地)可能出现大暴雨量级的降水(100到150毫米),最大小时雨强将达30到50毫米。
“这将是今年入夏以来降雨持续时间最长、过程雨量最大的一场全市性降雨,也是今夏以来最强的一次降雨天气过程,持续时间长、雨势强、范围广,北京最强暴雨或破9月纪录。”市专业气象台高级工程师李焕安分析。市专业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邓长菊表示,本次降雨有可能达到或突破北京9月同期日降水极值。
李焕安称,今年入夏以来,由于大气环流异常,北京降雨明显偏少,降雨日数只有24天,比常年同期的36天少了三分之一,而且今年以来还没有出现一次全市性的暴雨天气过程。“这场雨的到来,可能会改变过去雨量偏少的局面。”
据市气象台台长乔林介绍,截至21时30分,六小时降雨排前五位的均在顺义。其中,顺义东风小学119.5毫米,南彩113.5毫米。
那么什么是汛期呢?
汛期是一个水利名词,是指河水在一年中有规律显著上涨的时期。“汛”就是水盛的样子,“汛期”就是河流水盛的时期,汛期不等于水灾,但是水灾一般都在汛期。简介词义:江河、湖泊洪水在一年中明显集中出现,容易形成洪涝灾害的时期。由于各河流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涨水季节不同,汛期的长短和时序也不相同。
江河由于流域内季节性降水或冰雪融化,引起定时性的水位上涨时期,叫汛期。“汛”就是水盛的样子,“汛期”就是河流水盛的时期,汛期不等于水灾,但是水灾一般都在汛期。
河流径流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河流的补给条件,我国河流的补给来源有雨水、冰雪融水、地下水等,而以雨水补给为主要,有的河流冰雪融水能够形成春汛,但是一般不会成灾。
各地由于降雨时间的差异,汛期并不一致。长江以南的河流,在初夏就能够形成水灾。
在中东部地区,在雨量集中的七八月份,容易引发洪灾。
“凌汛”是北方河流春季解冻时,在特殊地理环境下的一种现象。有的北方河流,某些区段的流向是由南向北,如黄河河套的甘肃宁夏到内蒙古段和黑龙江的一些区段,春季解冻时,上游先解冻,浮冰顺水而下,而下游尚未解冻,造成浮冰堵塞,引起水位上涨,而且浮冰切割堤岸,更容易穿堤造成水灾。如果发生这种情况,现在经常采用爆破方法排除险情。
我国的北方河流,受到凌汛威胁的主要是黄河和黑龙江,黄河的凌汛是在3月,黑龙江晚一些。
每年5月1日~10月20日是汛期,上海地区在汛期降雨明显比其它月份多,故江河水位比冬天要高,但上海地区江河水位受潮汐影响较大,每年5~10月由于日、月引潮力大,高潮位高,故习惯上我们把5~10月称汛期(上海地区一般3月下旬起就有可能出现暴雨,到10月下旬暴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