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云南鲁甸地震已致398人遇难
截至昨日14:00,云南鲁甸地震造成昭通市鲁甸县、巧家县、昭阳区和曲靖市会泽县108.84万人受灾、398人死亡、1801人受伤,22.97万人紧急转移安置。云南省副省长尹建业表示,对于遇难者的抚慰金将从现在的一万元每人,提高到2万元每人。他表示,灾民需要钱来保障目前的生活。
云南鲁甸地震 发生后,解放军和武警部队7000余官兵在云南鲁甸灾区抗震救灾,截至4日中午,已解救被埋群众112人、转移安置群众近4000人。云南省公安机关共投入警力1.1万余名,出动车辆3100余辆,搜救受伤群众1960余名,疏散转移群众1.93万余名。

目前,灾区仍面临道路受阻,缺乏饮用水、食物等物资。公安部要求云南省交警总队对昭通通往鲁甸地震灾区的公路全线实施交通管制,确保运送伤员和抗震救灾人员、物资、装备的车辆优先通行。
次生灾害是伴随云南鲁甸地震发生后很难避免的灾害。如地质地貌比较复杂的地区,山体滑坡、泥石流等问题很难避免。对此,张晓南介绍说,相关部门需一方面防范次生灾害的发生,一方面对相应地区人员进行疏散和安置。
张晓南介绍说,解决次生灾害需要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一些预测和必要的预防工作,如这个山区由于雨量大,还有很多余震的发生,会加大堰塞湖等次生灾害的影响,如造成堰塞湖抬升等作用。
因此,当地部门需要对堰塞湖下游周边群众提前做好转移和安置工作。万一堰塞湖无法消除的时候,不至于在下游造成更大的破坏。与此同时,采取分流等措施尽量舒缓堰塞湖的压力,历次地震中都要采取这样的措施,把大堰塞湖的压力慢慢减小,通过人工疏通或爆破的方式,相对减小对下游地区的威胁。
张晓南说,作为当地地震和地质管理部门,应事先对可能形成堰塞湖的情况进行一个预判,以进一步处理。张晓南说,堰塞湖形成后对上游和周边威胁较小,但如果水量加大到一定程度,会突破其本身最薄弱的地方,产生的巨大水流会淹没下游地区。而提前让下流地区人员做出适当的防范会减小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