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缅铁路项目搁浅原因
据缅甸媒体报道,缅甸铁道运输部日前正式发布消息,称中缅皎漂-昆明铁路工程计划搁浅。据称,双方于2011年签署的项目合作谅解备忘录已经到期,但“中方没有续谈,缅甸铁道部也无实施计划”。那中缅铁路项目搁浅原因是什么呢?
中缅铁路项目搁浅原因是遭到了当地民众的反对。据当地媒体报道,缅甸一些公民组织反对声音较大。今年3月备忘录到期前,缅甸交通运输部曾多次对外表示,正在对皎漂-昆明铁路工程进行调查和重新评估,“虽然中国是主要出资方,但毕竟相关建设、运营权利长达50年”。
此外,缅甸公民组织和铁路途经地区居民多次向缅甸政府抗议,称工程将给地方造成负面影响。
中缅战略铁路计划搁浅,有专家分析认为,日本的牵制是原因之一。
日本在今年3月末宣布:无偿援助缅甸7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72亿元)帮助修建铁路等设施。

中缅铁路规划图
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庄国土对记者表示,对于缅甸来说,投资来源地选择确实更多。但是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日本并非中国的竞争对手。因此,日本的牵制是原因之一,但非关键原因。
要找关键原因,还是要回到当地。庄国土认为,中缅铁路的建设对于缅甸来说确实益处不少。比如中国在缅甸开采的铜矿有更便捷的运输道路,中国还可以在皎漂港投资兴建开发区。
但是这些投资协议大多是与缅甸的中央政府签订的,这些建设并未让当地民众直接受益。而老百姓却要为这些项目付出环保的代价。
此外,中国在缅甸的基建投资,大部分是放在北部少数民族控制的势力范围内,这些区域长期和缅甸政府对立,如果缅甸政府没有让渡足够的利益,当地一定是会进行各种刁难的。庄国土说,此前就有一处水库,被当地人因“影响风水”而罢建。
此条铁路的搁浅将对整个泛亚铁路的布局产生影响,并将影响海上丝绸之路和陆地丝绸之路的接点。但庄国土对前景依然持乐观态度:“搁浅不等于说就废了。现任缅甸政府跟中国方面的关系是非常好的。当地政府应该会想办法解决此事。”
就在上个月,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缅甸总统吴登盛举行会谈。习近平表示,中方鼓励更多中国企业赴缅甸投资,希望双方共同营造良好环境,确保能矿、油气管道、水电开发等大合作项目安全顺利运营,并欢迎缅方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开展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合作。
透过这件事情,多位专家均表示中国投资东南亚需要更多地考虑到当地的族群。
袁明仁说,东南亚国家族群的概念非常强,政府有时候也控制不了这个地区。并且,在东南亚国家,很多跨地区和跨国社会组织的介入程度较深,影响力很强。因此,中国企业要投资这些地区,必须要了解当地基于家族和宗教的村社组织和网络。
中国在这些地方的基建投资大多是在一些偏僻落后的地区,如果认为这些地方经济落后事情很容易摆平,就是非常严重的认知错误。
中缅铁路项目搁浅,也引起网友的广泛讨论:
@明天总会好起来:继缅甸密松水电站、莱比塘铜矿进展受挫后,投资200亿美元的中缅铁路项目又遭搁浅。日韩在缅投资却大举而上。从地缘经贸角度看,发展中缅关系符合中国利益,也为西南边境提供一定战略保障。有分析称,中企对缅政局走势缺乏准确预判和对公民诉求缺乏了解,偏隘执行上层路线,是造成中国投资受挫的主因。
@峰观察:确实需要反思投资模式,不能光与中央政府合作,要更多把地方族群的利益考虑进来。工作要做的更细,签完备忘录就晾在一边不会有好结果。中缅铁路搁浅或因日本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