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入梅标准
苏州的梅雨是一种现象,也是一个季节,苏州人叫它黄梅天。它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就有那么一群江南的文人,在雨丝蒙蒙、湿意漉漉、粘乎搭搭的梅雨季节里,开心地吟唱着,他们把这种湿意叫做“诗意”。“熟梅天气半晴阴”、“黄梅时节家家雨……闲敲棋子落灯花”等闲情诗句,就是在黄梅天吟唱出来的。苏州作家陶文瑜说,梅雨天气叫人的心思也多愁善感,还说梅雨季节比较适合谈恋爱。
都说“霉雨十天伏,伏里十天霉”(意指梅雨期内会出现高温天气),那么入梅有标准吗?江苏入梅标准是怎么样的呢?接下来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江苏入梅标准。
入梅标准
入梅前五天,副高在120°E上的脊线≥18°N,且5天中至少有3天的日平均气温≥22℃。入梅后头5天中必须有4天雨日(包括郊县气象站测得的雨日);若梅雨有分段现象,则每段梅雨结束后的气温均≥22℃。
6—7月内,当500hPa副热带高压脊线由20°N以南北跃至20°N以北并稳定5天以上的第一场大到暴雨过程开始为入梅。入梅后要求有10天的连阴雨,或10天中有3天大到暴雨。梅雨期内不允许有5天以上的无雨天气。如雨停超过5天以上者,则从第二次大到暴雨过程开始算起。2008年金琪等又提出新的入梅补充条件:(1)500hPa120°E副热带高压脊线由20°N以南北跃至20°N以北并稳定3天以上;鄂东和江汉平原三区出现雨型编码和≥9,同时鄂东连续3天以上的降水天气的初日;(2)如果出现连续阴雨(大于3天)与后期梅雨期降水连续无间断,则阴雨开始日为入梅。

梅雨天气
去年苏州梅雨天气情况
去年的梅雨很诡异,气象台明明已宣布出了梅,它却又回来晃悠,而且这雨落得格起劲,看样子暂时还不会歇。不知今年小暑时节会不会打雷?因为苏州有谚语:“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看来今年梅雨会不会按时出梅,会不会酿出长梅,会不会倒黄梅,还要看未来雨势的发展,气象部门还真作不动主。我总觉得,苏州有两种黄梅天,一个是科学理论上的黄梅天,一个是生活习俗中的黄梅天。
按照以往黄梅天的特点,苏州在7月中上旬出梅,中旬也就是农历的六月六左右,要家家“晒伏”了。因为黄梅天给人感觉,确实是不爽,不仅多雨而且气温高,时晴时雨中,空气变的又潮又粘。家里的衣被往往长出霉来,即使没霉也有一种怪味。于是出梅进了伏里,苏州人就要将箱橱里的东西拿到太阳底下来晒,以防霉烂与虫蛀。喜欢将日常生活都做成节日的苏州人,便挑了个既好听又吉利的日子“六月六”,作为晒伏日,于是民谚就有了:“六月六,晒红绿”。用红绿来代表衣服等细软,简洁、漂亮又生动。除了晒衣服,读书人家则趁着这一天,摊晒书籍、字画于庭院,以免发霉和发生蠹鱼蛀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