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暑降温费发放标准2014
转眼2014年的夏天就来了,现在的天气已经让人觉得热不可耐了。而已经是上班族的你,一定也想知道防暑降温费发放标准2014是怎么样的吧?毕竟这也算是员工福利的一种。那么究竟防暑降温费发放标准2014是怎么样的呢?
无论是北方的北京市、河北省、山东省、内蒙古自治区,还是南方的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福建省、海南省,各个地方都要按照国家的规定来发放防暑降温费,无论企业销售阳澄湖大闸蟹礼券的,还是做中秋月饼券团购的。都要遵循防暑降温费发放标准2014。
2012年6月29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以安监总安健〔2012〕89号印发《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该《办法》共25条,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60年7月1日卫生部、劳动部、全国总工会联合公布的《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予以废止。《办法》对暑降温费发放标准2014作了明确的规定,让我们来看看吧。

防暑降温费发放标准2014
防暑降温费并非人人有份
高温补贴并非每个劳动者都有,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才能获得高温津贴。
降暑饮料不能充抵防暑降温费补贴
根据规定,发放高温补贴的时间为每年的6月至8月。至于具体到月初、月中还是月末发放,可由各用人单位随发薪日期自行确定。企业在高温期间下发的防暑降温饮料,并不能充抵高温补贴。也不得在工作人员因高温需停止工作降暑而缩短工作时间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
高温补贴只向高温期间在岗工作的劳动者发放,其间休假或脱岗的劳动者并不享受。劳动者如发现用人单位违反规定,可凭工资条举证,依法申请劳动争议仲裁。
防暑降温费须缴个税
国税总局表示,防暑降温费也须缴纳个税。按照《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个人取得的应纳税所得,包括现金、实物和有价证券。所得为实物的,应当按照取得的凭证上所注明的价格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因此,企业以现金或实物发放防暑降温费等都要并入个人应纳税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据卫生部、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作场所夏季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卫监督发〔20071186号)要求,“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
从2011年开始,上海提高高温季节津贴标准,并从有利于企业操作的角度出发,将日标准调整为月标准,即从每个高温日10元,调整为每月200元,执行时间为6月1日至9月30日共4个月,劳动者共可领取800元的高温津贴。今年维持该标准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