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制矿泉水
今年全国两会是全面深化改革大幕开启后的一次盛会,传递出阵阵节俭、务实“清风”。近日,记者在江西代表团所在的酒店看到,会场内整齐摆放着矿泉水,每瓶矿泉水旁边摆着一张绿色标签。
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各个会场上,服务员们将不再为与会者“沏茶倒水”,取而代之的是一瓶矿泉水,并要求“实名制”,在每瓶矿泉水上贴与会者的名字。与会者只有喝光自己的矿泉水,服务员才会为其提供第二瓶矿泉水。
全国政协委员、江西师范大学教授王东林表示,去年开会已少了很多铺张浪费,今年一些形式化、撑场面的东西更是看不到了,“伙食、报纸等都是委员们按需自取,我们也觉得更实在。”
【解析】
在改进作风上,每一点努力都有价值。改进作风是永远的进行时,希望见到更多新细节。
自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一股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新风气,正在全国铺开。“两会”实行矿泉水实名制,不再提供沏茶服务,正是改进作风、勤俭节约的新细节。
中国人喜欢喝茶,西方人喜欢喝咖啡,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质。在现实生活中,有朋自远方来,坐下来先喝一杯茶,几乎成了所有人家的固定动作,权力领域同样不能免俗。来人泡杯茶,开会时提供茶水,特别是为主席台上的嘉宾沏茶倒水,也是寻常一景。很少有人感到不妥,对此提出质疑。但从勤俭节约、树立形象角度看,沏茶倒水还是有很大不妥。
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体现的是“政府过紧日子、百姓过好日子”,贵在不避细流,从每一个能节约的地方做起。改进作风、树立形象,体现的是“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贵在形成习惯,从每一个细节做起。开会是很严肃的,决不是为享受而来,形式越简单,主题越集中,效果越明显。也许沏茶倒水未必是多大的事,但不沏茶倒水并不影响开会,而且有利于体现新风,何乐而不为?更何况在许多会议上,沏茶倒水只是主席台上人的专利,也容易落下不平等的话柄。
“两会”是一个特殊的场所,人们关注“两会”,把“两会”视为风向标。“两会”上任何一点新风,都会被迅速扩大,进而成为一种风尚。这意味着,“两会”新风再小也是大。更何况,不再沏茶倒水,改进作风新细节,也并非什么小事。新风从“两会”上扩散开来,由此带来的新作风新形象暂且不议,单从经济上讲也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