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火车网 > 资讯频道 > 公交资讯 > 完善交通体系 优化260条公交线路

完善交通体系 优化260条公交线路

来源: 火车网 时间:2013-08-10 12:57:51 火车票预订

  目前,《南昌市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在南昌市城乡规划局网站和市规划展示馆向社会公示听取公众意见。9月1日前,对该规划有异议者可与南昌市城乡规划局联系。

  城市发展主走廊为“两横两纵”

  为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缓解南昌城市交通拥堵现状,规划部门组织编制了该《规划》。《规划》对总规空间结构发展进行优化调整,提出梅岭、赣江两岸、鄱阳湖周边都将逐渐发展,逐步形成“双核三圈五组团”的全新空间布局,形成簇群式、多层级、网络化、生态型的现代化大城市框架。

  根据《规划》,未来城市发展将沿“两横两纵”主走廊轴带状发展。未来中心城区公交需求将以红谷滩、旧城、城南、朝阳、红角洲为中心呈“井”状分布,形成“两横、两纵”的公交主走廊,而外围组团区域公交走廊则呈放射状向心分布,形成“一横三纵”公交次走廊。

  同时,加快轨道交通一期工程(1、2号线)开展的同时,尽快推进轨道交通二期工程的建设,包括3、4号线,以及1、2号线延长线,在2020年前建成1、2、3、4号线4条轨道线路,总里程约141公里。

  设计5条BRT通道

  《规划》提出,建设“二横三纵”BRT网络,设计5条BRT通道,合计长度为48.6公里。在运营模式上建议依托路中式专用道路,采用“开放通道+固定线路+直达线路”的混合模式,实现常规公交线路与BRT主通道的兼容发展。同时,在BRT网络基础上,规划13条路侧式公交专用道,形成“六横七纵”网络,全长126.6公里,并建议保证早、晚高峰时段为公交线路专用,其他平峰时间可适当考虑与社会车辆并用。

  在公交枢纽方面,推进以枢纽为核心的公交场站建设,引导一体化公交线网体系的形成。根据需求预测,规划布设各类枢纽合计31个,其中核心枢纽4个、轨道换乘枢纽18个,其他公交换乘枢纽9个,合计总规模约36公顷。

  布设59个公交首末站

  城区内由于历史原因没有首末站,致使公交线路只有不断延伸,很多市区线路单程已达三四十公里,公交车驾驶员一个来回有时需要近四个小时,不仅司乘人员吃饭问题解决不了,连上厕所等基本生理需要都无法保证。

  《规划》提出,结合需求分析和公交场站布局原则,规划布设公交首末站59个,总规模24公顷,停保场共31处,总规模61公顷。修理厂7处,总规模约15公顷。综上所述,规划布局各类公交场站128个,总面积规模136公顷。

  完善260条公交线路体系

  《规划》提出,重点改变原有的以核心城区线路简单外延的单一线网结构,结合轨道网络、BRT系统规划实施,构建规模适当、结构合理、布局完善的城乡公交-快线-干线-支线的常规公交线网结构体系。本次规划全市共260条公交线路,城乡公交、快线、干线、支线比例为8%:7%:46%:38%,总里程为3025公里。

  其中,城乡公交21条,线网里程676.9公里,平均长度32.2公里;快线18条,线网里程348.8公里,平均长度20.5公里;主干线26条,线网里程366公里,平均长度13.6公里;次干线92条,线网里程1011.7公里,平均长度10.6公里;支线103条,线网里程621.6公里,平均长度6.2公里。

  城区规划7个出租车服务点


  吃饭难、休息难、如厕难是出租车司机面临的最大困扰。为了让出租车司机有个歇脚地,《规划》提出建设出租车服务点,为出租车司机提供诸如停车、餐饮、厕所、零钞兑换、车辆清洗及小修等服务。同时,减少出租车随意停车对道路交通的干扰,并规范行业管理,提高行业管理质量。

  《规划》布设7个出租车服务点,总规模约7000平方米,服务区覆盖旧城和红谷滩“双核”,以及城东、城南、朝阳洲、九龙湖片区。根据规划,服务点用地规模在10001500平方米,非独立用地服务点可结合公交枢纽、大型项目等共同建设。

上一篇 受伊河路大修影响4条公交线路临时绕行
下一篇 今日起公交实行无人售票...

免责声明:火车网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