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火车网 > 资讯频道 > 铁路资讯 > 宁淮城际铁路建设助力南京一小时都市圈

宁淮城际铁路建设助力南京一小时都市圈

来源: 火车网 时间:2013-08-09 02:25:37 火车票预订

 “盼宁淮城际铁路早日通车”淮安市委书记姚晓东——

  “现在我们就盼着宁淮城际铁路建设,能早日启动线路走向、接入站点、融资方案等问题研究,积极推动苏皖两省政府,将其列为近期工作重点。”淮安市委书记姚晓东在谈到如何扩大宁淮合作共建领域时,显得信心满满。他说,宁淮两地在园区共建、产业关联发展等领域有不少“富矿”正等着去挖掘。宁淮城际铁路是双方联手挖掘“富矿”,打造南京一小时都市圈,实现宁淮同城化,加快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

  姚晓东说,早在10年前,南京就与淮安签下结对挂钩合作协议,至今已硕果累累。这次南京都市圈城市发展联盟的成立,将给宁淮两地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如都市圈规划实施有利于引导加工制造环节,在沿江带和江北地区集聚布局,南京可在机电、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方面,与淮安展开更多产业关联合作。

  “宁淮(盱眙)现代科技产业园等相关共建园区的道路、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展开。与此同时,我们已锁定宁淮合作的下一个重点项目,就是宁淮现代服务业聚集区的打造。”姚晓东透露,下一步双方将尽早签订合作共建框架协议,以加强软件、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合作。

  谈到与都市圈兄弟城市的合作,姚晓东说,都市圈区域交通的互联互通,将有效缩小产业发展环境落差,有效推动各地优势资源互补利用,在都市圈内形成分工有序、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淮安要借南京—淮安产业新城建设崛起,成为苏北地区新兴产业新的增长极。”

  新闻提示

  8月3日,南京都市圈第一届党政领导联席会议暨南京都市圈城市发展联盟成立大会在南京成功举行。这是都市圈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大会,会上确立的一系列合作新机制将历经11年发展的南京都市圈推上了新起点。与会城市的管理者们有何感受?将如何围绕会议明确的目标,采取怎样的行动,推进南京都市圈互利共赢、迈向一体化的进程?本报记者昨天采访了部分参会城市的相关领导。

  南京市副市长陈刚——

  一体化突破点在打造跨界经济示范板块

  谈跨界合作:要重视滁州融入江北新区的“邀约”

  刚刚召开的南京都市圈第一届党政领导联席会议标志着南京都市圈将有重大突破。南京市副市长陈刚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认为,南京都市圈一体化的突破点在打造跨界经济示范板块。陈刚表示,作为唯一一个跨省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南京必须在推进一体化进程中更加高调、更多创新。

  “这次大会8市形成很多共识,其中一个重要共识是:突破可以从8市相邻地区合作对接入手,打造一批跨界经济示范板块。”陈刚说,大会当天,滁州市委书记江山的发言,他印象特别深刻。江山说,南京江北新区发展可以跨入滁州,让原先只有2000多平方公里的江北新区,因滁州的融入,一下子扩大到3000平方公里。

  “如此一来,江北新区发展可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竞争力将更强。这种跨越行政边界的融合发展,是一种非常好的尝试,南京会进一步去对接。”陈刚说,这种迫切想要在相邻地区融合发展的需求,都市圈8市在会上都不约而同提出,这是都市圈发展一个重要的突破点。

  陈刚认为8市都在为相邻地区的融合之路怎么走,“悄悄”相互研究、“摸家底”,一旦条件成熟,都会如江山书记一样,毫不“矜持”地发出“融合邀约”。

  “此时的南京,更不能‘低调’。”陈刚说,都市圈其他城市,对与南京的跨界交通无缝对接十分看重,这也是南京与其他7市联手打造跨界经济示范板块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为此,南京要在近期重点推进溧马高速、高芜高速、宁宣高速、宁滁快速通道、340省道、沿江高等级公路等跨界交通项目,除确保按时间节点建成通车外,一些对都市圈发展影响较大的跨界交通项目,特别是跨省项目,南京不仅会加强与两省交通等部门的沟通衔接,必要时,还会让这些项目“插队”启动建设。

  谈产业转移:须输出科技创新及公共服务平台

  作为都市圈核心城市,南京要向其他城市开放什么、输出什么?陈刚以南京对口支援淮安打造宁淮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例,他认为,过去我们往苏北转移的产业以制造业为主,但南京的“开放”,要与其他7市携手打造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打造创新型都市圈。

  “一些跨界合作科技创新项目,可以享受南京紫金科创特区政策;南京的公共技术平台,可以与都市圈其他城市联网;与其他城市共建高校联盟、科研院所联盟;其他城市人才、项目在南京落地不会有障碍,行政边界不会成为都市圈科研项目异地转化的壁垒……”陈刚认为,南京的科技教育优势突出,在都市圈建设中必须用好用活这一优势,凸显南京功能优势和龙头地位。

  “你自己建一个技术平台,可能要投入几千万,甚至上亿元,但租用南京的公共技术平台,只要付几十万、几百万元使用费就行。”陈刚说,只有真正做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都市圈各市才能真正实现“1+1>2”的协同效应。

  陈刚透露,今年南京要在“开放”上有所作为,如南京智慧旅游平台对都市圈城市的开放,今年下半年有望启动,都市圈城市只要自己做好接口,随时可加入,明年青奥会前,一个全新的都市圈智慧旅游平台将正式上线,南京也将借这个平台,重点向都市圈城市推介“青奥之旅”旅游项目。

  谈同城化:宁镇扬固话区号统一明年上半年有望实现

  “对于老百姓来说,更愿把南京都市圈说成‘幸福都市圈’。”陈刚透露,老百姓关注度很高的宁镇扬固话区号统一项目,今年下半年将正式启动,争取明年上半年有望实现,再逐步把区号统一扩大到都市圈其他城市,力争3年内实现跨省电信资费的一体化,特别是相邻的跨省地区,可先做成一个区间内通话。

  “还有周边城市的公交一体化、快速交通的打造、异地绿色转诊通道、医保异地结算、市民卡的互通等,都要尽早让老百姓享受实实在在的好处。”陈刚介绍,南京已经开通至句容、马鞍山的公交班车,明年要争取把跨界公交运营推到5条线,覆盖周边更多相邻地区。

  “都市圈城际轻轨的通车,市民等待的时间相对会长些,大概要三到四年以后。”陈刚表示,预计2017年都市圈城际轻轨才能正式连在一起。现在南京轻轨到扬州可能还要2到3年。至于医保的异地结算、市民卡的互动等工作,明年会有较大进展。

  谈规划:都市圈、宁镇扬是缩小版长三角和苏南板块

  “无论是长株潭、沈铁抚、广佛中,还是杭嘉湖、大武汉等国内现有的都市圈、城市群,都以省内城市为主,唯有南京都市圈是第一个跨省的都市圈。”陈刚说,南京和都市圈各市都希望苏皖两省发改委,能联合上报国家发改委,争取将《南京都市圈区域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司长范恒山曾明确表示,行政区划不应成为区域共同发展的制约,而应该是推动力量,南京都市圈的发展正是朝这个方向在做探索和努力。

  谈到南京都市圈规划与《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以及国务院最近批准的《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等国家战略规划的融合,陈刚风趣地说,打个比方,南京都市圈就是一个缩小版的长三角规划,而宁镇扬同城化示范区,就是一个缩小版的苏南板块,南京都市圈的发展实际是将长三角区域规划落到实处。如何把都市圈资源整合到南京发展体系中来,包括江北新区的发展,南京仍有很多新课题待研究。

  “让滁州成为江北新区的有机组成”滁州市委书记江山——

  “希望南京能突破行政区域限制,使滁州成为江北新区的有机组成,并尽快派人指导对接。”滁州市委书记江山在谈到如何推进都市圈相邻地区合作、打造跨省融合发展新型城镇化试验区这一热门话题时“热情表白”,希望能纳入南京江北新区发展。

  江山说,近年来滁州市抢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重要机遇,全力实施工业强市、城市带动、承接合作、转型升级、科教兴滁五大战略,纵深推进“美好新滁城”建设,加快培育千亿产业、千亿园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随着南京江北开发和滁州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宁滁合作的互补性越来越强,领域越来越广,空间越来越大。

  “滁州想融入江北新区发展,就是为了推进与南京的一体化、同城化。”江山说,滁州可以成为南京都市圈江北重要板块,南京江北新区发展,也将因滁州的“加盟”,体量和竞争力都将提升。现在双方要做的是如何创新共赢合作模式,推进宁滁相邻地区的跨省合作。

  江山透露,前不久,滁州决定建一个沿苏经济带,总体构想是,在沿江苏省400公里的边界上,打造一个合作发展示范区,打造无缝对接南京都市圈的城镇密集带和产业集聚带,这一计划的实施需要南京的支持。

  南京都市圈的同城化发展,滁州也不想光“看热闹”。“我们正加速滁州主城区与全椒县、来安县、南谯乌衣新城和来安汊河新城的内部同城化,以形成内部各组团之间一般15分钟、最远30分钟的通勤圈,最终形成一个200平方公里以上、2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组团,与南京江北基本实现无缝对接。”江山说。

  “与兄弟城市发展共赢是我们的梦”宣城市委书记姚玉舟——

  “宣城将以主动融入姿态,集中最优质资源,编织与南京都市圈兄弟城市合作共赢梦。”宣城市委书记姚玉舟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南京都市圈8市首次签约成立城市发展联盟的举动,让“远在”都市圈边缘的宣城再次相信,南京都市圈城市群的崛起,一定不会少了宣城。“我们唯一能做的是,紧紧抓住这一机遇。”

  姚玉舟说,产业合作是区域合作的基础,宣城会积极主动融入南京都市圈产业分工协作,深化产业布局优化,加强与都市圈内政府、企业、产业、项目的对接和互动。同时与南京都市圈兄弟城市共建共享宁宣运输通道、合芜宣综合运输通道等重要基础设施,打造都市圈连接长三角地区与内陆腹地的新兴交通枢纽。

  拥有独特文化旅游资源的宣城,还向都市圈各市发出了携手做大做强文化旅游经济的“倡议书”。“这对提升南京都市圈实力和形象有非常现实的推动作用。”姚玉舟说,宣城有山核桃、灵芝、茶叶等地方特色明显的林特产品和重点畜禽类养殖企业,希望能与南京都市圈兄弟城市,合作共建各类休闲旅游产品基地、特色保健饮品基地、名优品牌茶供应基地和畜禽类冷鲜、熟食制品等优质食品供应基地,让宣城的地域旅游资源成为南京都市圈大家庭共同的资源。

  谈到宣城与南京都市圈各市的产业互动,姚玉舟说,宣城有1个国家级开发区、12个省级开发区,这些都将面向南京都市圈各市开放,让产业“流动”起来,宣城的现代新兴产业集群将因此提升规模和水平,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机械装备制造、新材料和食品医药等,都有望建成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较强创新性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上一篇 盘点全球十大拍摄圣地
下一篇 七藏沟当地饮食

免责声明:火车网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