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7月31日,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铁路总公司向全社会公开招投标铁路快运货物班列承租项目,40个标段来自全国12个铁路局,但目前已有27个标段流标。尽管中铁总本希望据此公开招标吸引更多的“白货”货主或者物流快递公司参与,但此次招标无一家快递公司参加。
此次中国铁路总公司的公开招标,距总公司开展货运组织改革已经一月有余,过半承租项目的流标,标示着铁路货运组织改革成效没有预期的那么明显。这次的流标事件,是否在向我们暗示着铁路货运组织改革需要整改完善的信号?究竟,铁路货改如果才能真正的成功?
笔者认为,此次的流标事件,最主要的原因是价格成本因素。
价格是市场经济的一把有力杠杆,地方路局认为以往的承租价格过低,固此次招标承租纷纷的调整价格,涨幅较之前高达50%—100%,远超各公司的运输成本底线。一直以来铁路与公路等其他运输方式的竞争优势就在于价格上,此次价格上调,使得铁路运输与公路相比成本相差无几,再加上公路运输“门到门”的及时性比铁路表现佳,使得企业在选择的时候会慎重考虑,甚至会放弃铁路。
其次,就是在速度的体现上满足不了部门企业的运输要求。由于目前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快递业务量增长迅猛,但考虑到速度实效的问题,目前大部分快递主要走航空或者公路运输。据悉,此次投放市场的快运货物班列并没有包括时速等级在160公里以上的特快班列,而仅仅是时速在120公里以内的快速班列和普快班列,出于速度的考虑,铁路运输很难吸引快递公司的问津,铁路要想在这快速增长的快递业务中分一杯羹实属困难。
铁路货改如果才能真正成功呢?笔者认为,以市场为导向的基本理念要明确,铁路相关部门在制定各项措施前要充分考虑市场的作用,与市场接轨。在制定铁路货运价格上要严格按市场规律办事,突出铁路运输的优势;在铁路货运班列时间的安排上要符合快递公司的需求,并将铁路的快运货物班列投入市场,缩短运行时间,提高运输效率。最为关键的,铁路货运组织改革不能一蹴即就,要循序渐进,各项改革措施应该先经行小面积试点,经市场检验确实可行后再大面积推广。欲速则不达,各级铁路部门应该牢牢谨记,在市场的指引下,把握契机继续加强货运营销和逐步试点创新,推动铁路货改真正的走向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