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津贴"很淡定
目前,全国已经有20多个省份发放"高温津贴"。其中,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紧急通知,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时,应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
然而,各省市发放高温津贴的时长标准不同,多数企业都能按时发放。不过,部分私企、小饭店、建筑工地、快递业的部分员工却被忽略了。在北京的某建筑工地,听到的回答是"没有发过"。
工友1:高温津贴?这个不知道,我们没有发过。
工友2:没有,没有听过,我们是干一天挣一天的钱。
工友3:钢管都把腿烫秃噜皮了。
对此,工地负责人辩称,他们以物品来抵"高温津贴",比如发绿豆汤来解暑。
工头:我们肯定没有给工人发放高温津贴,给了他这个钱不一定真花在他自己身上,也许效果更差。倒不如集中起来,采取统一降温,集中起来熬点绿豆汤。
青岛宁夏路,发现部分环卫工人也没有收到"高温津贴",取而代之的是"矿泉水"和"茶叶"。
环卫工人1:一人五箱水,高温补贴是没有,我考虑,给我们这些水就是给的高温补贴了呢。
环卫工人2:没发,往年是发了汽水啊。
环卫工人3:没发钱,高温费是发的茶叶吧。
根据《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的规定,高温津贴属于法定劳动报酬,用人单位必须发放现金。它和"防暑降温费"是不同的概念,防暑降温费属于福利,面向所有暑期在岗职工,既可以发现金又可以发放防暑物品药品。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研究所所长林嘉认为,一些企业以发放高温津贴为名,延长劳动者室外作业的时间,或者以防暑降温饮料来替代高温津贴的情况都应被严格禁止。
小编点评:"高温津贴"很淡定,人们经常吧高温补贴和防暑降温费搞混了,这是两种不同的感念,高温补贴是劳动所得,按法律规定必须现金支付。防暑降温是一种公司福利,也是是物品,现金。不少公司故意混淆视听不给于发放高温补贴,希望政府再这方面能够有更加有力的措施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