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扬州相关部门7月24日透露,京杭运河扬州段“十里外滩”景观带工程,历经7年打造,今夏已初步成形。17公里生态驳岸,如今一步一景。
京杭运河扬州主城区段从槐泗一直到施桥,航道岸边的树木错落有致,不同的河岸树木栽培的排列方式又完全不同。据介绍,运河扬州城区段的驳岸方式达13种,改造后的生态驳岸里程数为17公里,这在运河沿线城市中是比较少见的。
据了解,运河扬州主城区段驳岸由低到高大致分三层。其中,最接近河道的一层种上了柳树和巴根草,既节省造价又凸现生态效果。“此外,各种驳岸方式分布在主城区段,各种树木、植被和谐搭配,一步一景,借鉴了园林‘借景’的手法。”
走在京杭运河扬州段上,整个驳岸绿意盎然。据介绍,京杭大运河扬州段的两岸栽了各种树木,靠近岸边的地方又种植了草皮;在距离水面10米的地方,沿运河两岸延展开,形成了一条绿化带。人们可在树木中穿行,欣赏运河风景。
据介绍,新建的3万平方米驳岸,所栽植物有40余种。“主要按照它们的耐水性,由一级墙开始,由近及远栽种在驳岸上,树木四季常绿。”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垂柳、女贞等常见绿化草木外,在离水最远的绿化带还种植了香樟、榉树、茶花等名贵树种。就连种植的草皮也采用了马尼拉草皮,耐寒性和抗旱能力都很强,且耐践踏、病虫害少、观赏价值高。
在江扬大桥向南四五百米的运河河西,有着运河扬州城区段唯一一片湿地,面积达5000平方米。在现场可以看到,湿地上不仅水草茂盛,还能看到不少野鸭在湖上追逐。工作人员介绍,这一片湿地,当初差点就被填平。据介绍,若按照外地整修运河驳岸的做法,肯定是将此处整平,然后浇筑水泥混凝土;扬州再三考虑,作为运河扬州城区段唯一一片湿地,必须保留住,就在湿地上修建了一座栈桥,长度达400米。如今,栈桥也成了欣赏湿地的最佳平台。
扬州航道部门还首次使用鱼槽,为动植物安家。鱼槽主要在扬州大桥向南500米的河东。鱼槽一般在正常水位之下,如今水位升高,因此鱼槽也看不见了。据介绍,鱼槽施工时间大约要比一般建筑施工时间多出一倍,但它能让水中动物自由进出,为水中动植物找了一个安乐窝。
据扬州航道部门介绍,他们一改航道工程传统的混凝土色,用黄石等材料作为面石,使驳岸色彩丰富。黄石施工也是航道部门首次使用的新工艺。7月24日回访后,航道部门表示,“当初设定的扬州运河‘十里外滩’的景观效果已初现,也给扬州市民提供了一个欣赏运河美景的平台。”
不仅如此,京杭运河扬州段“三改二”工程实施后,京杭运河扬州段年水运货物通过量达1.5亿吨,真正打造成一条集交通、旅游、生态于一体的现代型航道,同时为扬州京杭大运河申遗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