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倚瞰/文
据报道,今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研究部署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和进一步加快中西部铁路建设。会上,总理动情“两谢”220万铁路职工:“我要代表国务院感谢220万铁路职工,他们为中国铁路系统的体制改革做出了重大贡献;我要代表中西部贫困地区的百姓感谢220万铁路职工,他们翘首以盼加快中西部的铁路建设”。
一名在铁路系统工作近30年的朋友刚刚电话我,说他是在听见同事们热议这篇报道后得知此事的。总理动情,他很动容,觉得“再苦再累也值了”。语焉平淡,然而情蔚心灿。很自然,一个人劳动是为了谋生,但比谋生更重要的是劳动的价值,以及能不能够得到公众的认同。总理说他代表国务院、代表中西部贫困地区的百姓感谢220万铁路职工,这就够了、很够了。
短短“两谢”,字字千钧。
铁路是社会主义国家极其重要的基础产业,是中国最大众化的交通工具。由于铁路在国内综合交通体系中不可替代的扛鼎地位,使铁路职工成为了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中国工人阶级里“血统”最为纯正的组成部分。事实证明,铁路职工是一支有着光荣历史传统的产业工人队伍,是他们,使经济社会发展有了依靠、让人民正常生活有了保障。
这段话看着有点公然“贴金”,然而毫不夸张。18年来,火车票基础价格几乎没涨,像京广线37次直达快车新空调硬卧票价多年来都是在280元上下,而同区段汽车票价已经翻了好几倍。同时,铁路部门在运力极度紧张的情况下,顾全大局,不惜代价,将90%以上的货运运力向低附加值的煤炭、石油、粮食、化肥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物资运输倾斜,长年累月用低廉的运价换回了社会各行业的快速发展,满足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改革开放以来,通过铁路运输的煤炭、石油、钢材、矿石、木材、农产品等频繁涨价,相应的,处在社会产业链中最基础环节的铁路生产成本成倍增长,仅成品油上涨一项就使得电气化率不到二分之一的中国铁路成本巨额增加。
笔者一名在铁路部门工作的朋友说:“铁路时常处于追求企业效益和承担社会公益的两难境地,可是铁路部门永远把社会公益放在第一位。近年来一切飞涨,铁路为什么不提价?春运期间汽车、飞机票价上浮,火车票价浮没浮?都说成本增长,火车天天跑不需要成本?我父亲在铁路工作45年,当了45年夜班,夜班费几块钱,09年退休前一个月拿到手的工资2000元,退休后的那个月拿了3150元,就这样,他还叫我爱铁路,有病不要请假。告诉你,中国铁路不是国家管着,你春运更走不了!”
每逢春运,大家都在过节,铁路职工却在过关。有的两口子当列车员的,一个春运见不到一次面,因为你回来了,他(她)又走了……
总理动情,铁路动容。因为行走艰难、太多辛酸。
铁路是一个大联动机,半军事化特性十分突出。任何时候,你在铁路内部任何一个系统,听得最多的词语是大局、安全、服务、奉献,这绝不同于国内任何一个企业。春运时,他们在;地震时,他们在;有客有货有铁路的地方,他们都在。不管巍巍高原、漫漫黄沙、千里戈壁、荒野小站,他们都在指引车辆运行;无论烈烈狂风、浓浓雾霾、雨雪冰霜、酷暑极寒,他们都在牵引车轮前进……
近期播出的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节目中,一名普通的东北铁路接触网工非常不易地获得了周冠军。现场嘉宾评委,供职中国铁路文工团的著名相声演员陈寒柏情不自禁,毫不避嫌的自始至终支持他。当听到同为铁路普通职工的这名选手的父亲反对儿子唱歌的理由——怕他分心影响工作质量时,陈寒柏感慨地道出了铁路人的艰辛:观众们都听见了,这位选手说的是在6、7米高的电杆上作业,我想提醒大家的是,不管是烈日当空,还是狂风暴雨,哪怕是下刀子,他都在上面。
的确,没有了解,就无法理解,就会出现误解。今年春运中,一家媒体报道西南某火车站可能存在售票员和黄牛党内外勾结现象,唯一的依据是看见票贩子购票时女售票员面带微笑。事后查实纯属子虚乌有,这名售票员委屈地说:“铁路不搞网络订票呢有人说固步自封,搞了呢又说剥夺了农民工排队购票的权利;铁路不搞实名制呢有人说裹足不前,搞了呢又说坐火车还要带身份证太不方便;我不笑呢说我拒绝热情服务,我笑了呢说我勾结票贩子,难道要我哭着卖才好?!”
在舆论观点纵横,极其强调个性思维、推崇自主认知的当下,很多人,特别是那些对铁路印象较差,甚至一贯“有错推定”的人,喜欢和铁路职工“过意不去”。不管你怎么努力,他也很难说满意。
首先,社会公众的精力和时间有限,他们中大多数人不想、也无力去探究铁路的管理系统、管理环境等到底有多么复杂,以及系统评估铁路对中国社会的付出和贡献到底有多大;其次,作为运输产品的消费者,公众不容易理解铁路承担的巨大社会责任,只认为是人民铁路就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人民花了钱就应该能顺利买到火车票,并且享受社会同期上升标准的必要服务;再次,铁路本身就是一个服务行业,服务工作永无止境,且每个人的标准不一,出现谩骂和批评应该是正常的事情。
面对社会批评、媒体责难,铁路职工从来都是眼睛向内,不争不辩,这已经养成了习惯。在这种长期习惯于被公众挑刺、较难得到公众认可的心境之下,总理感谢220万铁路职工,铁路职工自然会奔走相告。
此刻,我仿佛听见他们在说:感谢总理感谢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