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10:00,乌鲁木齐国际机场的早高峰刚刚结束。南航地服生产调度室的办公室里,整整响了一个早晨的打印机终于停了一会,同事们开始轮换着吃早饭,“玉子,你吃啥?”连问了几遍,也不见人回答。大伙凑近一看,李玉子正在聚精会神的整理PPT,原来,她正在准备“每周一课”的内容,这是她当上班组长之后第一次讲课。10:20,李玉子先做了早讲评,“老陈,早晨你那几个航班配的相当给力。泉卜,回头你看看老陈的舱位分配。”说完早晨航班情况,强调了最近的安全要求,又用了近15分钟,给大家讲了讲“如何处理销售系统航班与实际日期不符”。
生产调度室,可以说是南航新疆分公司地面服务保障部的核心部门,而李玉子所从事的平衡配载岗位,更是核心中的核心,负责对所有南航从乌鲁木齐始发航班的行李、货物等载重平衡,保证航班重量与重心在合理范围,与飞行安全密切相关。自2009年7月进入生产调度室工作,李玉子不管是作为给配载员最后把关的“检查员”还是作为一名年轻的班组长,这个工作刚满四年的年轻人,在钻研业务和管理班组上都有自己的一套。
南航在乌鲁木齐机场的航班有早中晚三个非常明显的航班高峰波,尤其是早晨06:30-10:00就有近35个航班。“一波又一波的舱单向我涌来,简直就是现实版的检查员大战舱单。”说到早高峰,李玉子这么描述。笔者随手拿过一份舱单,几十行的数字密密麻麻挤在一起,不知从何入手。
李玉子拿起笔,对着面前的两台电脑,进入了不同的系统,然后开始快速在舱单上勾画起来,“航班号、飞机号、最大起飞重量,起飞油量……”不到一分钟,勾出了20个数字。“要看关键数据,快而且准。另外,必须要做到手里的舱单、ACRS和离港系统相匹配”说着,她快速在两台电脑上输入了一串指令,在屏幕上指着其中的几个数字给笔者做了演示。然后,在舱单下方签上了自己的名字,递给了一旁的同事。“等等,我再看一眼”似乎又想起什么来,李玉子从同事手中要回了单子。拿起手旁的计算机来回敲了两遍,然后才放心的递给了同事。
“这个活,首先得专心。刚刚和你说话分神了。”
“为啥算两遍?”
“强迫症,算两遍,自己和自己双复核。”
正说着,她突然像是发现了什么,对着左边的电脑做了几次操作,然后转过头给一旁的另外一位年轻人说“韩永胜,ACRS系统出现故障了,你把145坪和141坪的两个舱单一起送过去。”然后又抓起对讲机“搬运,6963的活体装在三舱没有问题吧?”听到搬运肯定的回答,她松了一口气。
“你是怎么发现系统故障的?”
“我上个班差不多就是这个时间出现故障,其他检查员也提过,好像是网络不稳定。小撒,你给信息部打个电话说一声。”李玉子解释到,检查员的工作既要专心,但同时也得学会分心,对讲机、电话、电脑、甚至于同事的交谈,都需要关注,要筛出其中有用的、需要留心的信息。“如果就盯着一份舱单,那很多地方你就监控不到,有的人一疏忽,就出事了。配载岗,几乎每一条经验都来自于教训。侥幸心理是最要不得的,一出事就是大事。”没想到,这个八零后,说起道理来也头头是道。
除了是检查员,李玉子还是生产调度室“天翼班组”的班组长,有6名组员,大家都叫她“最低领导人”,说她职位不高,管的事情不少。11点,李玉子的早班结束了,本来可以回宿舍休息一会,14:00接夜班,但今天她准备加会班,“搞个小活动,出去放松放松。”进入旺季,南航新疆分公司每天出港航班近100架次,和地服部一线服务单位不同,配载员每天上班脑子里都紧绷着安全的一根弦,丝毫容不得放松。一个班下来,算数字算的脑子疼。工作量大了,难免有组员抱怨。“都是年轻人,不喜欢说教,搞个活动,交流起来更方便”。这是李玉子策划活动的初衷。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她开创了每周一课,大家轮着分享案例,第二把火,她决定以后每个月搞一个主题活动,带着组员一起“玩”,让年轻人们通过“玩”拧成一股绳。
当笔者问起第三把火准备“烧”哪的时候,李玉子卖了个关子“这可是我的商业机密”,说着狡黠的一笑。看得出来,这个不过26岁的“最低领导人”对于带领的团队,有着更长远的规划和打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