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火车网 > 资讯频道 > 铁路资讯 > 济南供电段的“神经医生”黄柏翔

济南供电段的“神经医生”黄柏翔

来源: 火车网 时间:2013-07-26 00:01:09 火车票预订

中国经济网山东频道讯 80后的黄柏翔,是济南铁路局济南供电段最年轻的工区----济南远动监管工区的工长。在他的带领下,实现自2009年工区成立以来“零违章,零事故”的好成绩,本人也多次被评为安全标兵、先进生产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中国经济网山东频道讯 铁路供电远动控制系统好比是人体的神经线,是连接供电调度和沿线车站信息、变配电的操作通道,作为维修养护远动系统的他们被供电人称为“神经医生”。黄柏翔上任之初,深深地理解“医生”必须有过硬的业务技术,才能更好地诊断和治愈远动设备的“病症”。虽然从事过配电检修工作,但是对现代信息技术较高的远动管理,对中专毕业的他是个严峻的挑战。在工区成立伊始,沿线各站的主站信息普通存在设备资料不完备,型号、规格和生产厂家也不尽相同的情况,黄柏翔经常加班到深夜,带领职工翻书本、上网查资料,因为资料中有许多是英语标识,他们又把多年不用的《中英文词典》搬了出来,费时近三个月终于把各种资料准备齐全。为了提高职工的业务技能,工区形成了每天早交班后做一道题,每周五下午统一进行业务学习的规定,并且他还和刚参加工作的新职工结成“一对一”的帮扶对子,重点指导新职工理论学习和现场操作,使他们尽快具备独立作战的能力。去年10月份,刚毕业的小夏在参与处理完调度复视终端故障后,对现场设备之间的联系没能了解掌握,黄柏翔就将设备直观、简捷的绘制在纸上,并在现场通过对设备的功能、作用以及工作原理等耐心地讲解,小夏终于明白了设备存在的问题。通过一年多的培养磨练,包括小夏在内的4名新职工成为了工区的技术骨干。

针对工区技术要求高、设备更新快的实际,黄柏翔组织工区职工成立了课题攻关小组,通过对一些存在设计缺陷的设备进行改造,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节约了成本支出。近两年,为提高信号供电的可靠性,全局使用地方电源的车站先后加装了三路电源,但是厂家安装的设备只能对电压进行监视,无法实现三路电源切换箱工作状态的监视,黄柏翔带领职工凭借着丰富的经验,经过对现场设备试验,借助三路电源切换箱地方断路器的辅助接点,把原有控制单元直流信号电源接入继电器常开点,实现了调度主站对三路电源切换箱的供电状态的监视,并且通过将位置信号接入后台信号电源目录,使各站点设备运行情况一目了然。该项成果已试验成功,并得到段领导及技术科的认可,现已在全段范围内应用。

济南远动监管工区担负着济南、济西、禹城和泰安地区各站区39台箱变、28台电源检测箱以及段调度主站电力远动复视终端、辖区内京沪高铁和既有线路复视终端、视频复视终端、设备机房的维护任务,为了保证设备的运行正常,他们分为三个小组对沿线设备每季度巡视,调度主站和高铁设备、机房每天巡视。为了提高平时检修的质量和效率,他们为每个站区的设备都制作了检修流程,并人手一册。在刚刚完成的济南、青岛供电段调度系统分离割接中,他带领工友们凭借着平时的积累和过硬的业务技能,仅仅用时十几分钟就顺利完成了割接任务,保证了两段供电“神经系统”的健康运行。

远动监管工区管辖的设备分布的地区较广,时常会受自然条件影响发生故障。7月的一天下午,黄柏翔刚刚下班回到家,手机响了,原来是泰莱线燕家庄站双电源检测设备遭到雷击损坏,需要速去维修。黄柏翔来不及照顾刚因车祸左脚骨折的妻子和仅仅10个月大的儿子,立即前往工区,准备好检修工具,带领陆续赶到的职工驱车前往100多公里外的车站。经过近三个小时的抢修,在晚上12点之前终于完成了设备维修任务,接着他们又对规约程序进行了重新编写,利用笔记本电脑模拟车站的设备进行了试验,经确认设备良好后,直至凌晨2点才带着一身疲惫返回车间。通过这次故障的发生,黄柏翔和同事们对相应设备进行了研究改造,利用加装隔离变电器、在箱体加装接地线的方法减少雷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且在济南供电段管辖范围内雷击频发地区的设备进行了推广改造,大大降低了雷击造成的设备故障,保证了铁路供电“神经线”的健康运行。通讯员:邱宁 李幽燕

上一篇 广铁集团将实行新列车运行图...
下一篇 受延安水害定西地震影响...

免责声明:火车网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