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火车网 > 资讯频道 > 旅游专题 > 三坊七巷 巷弄详细介绍

三坊七巷 巷弄详细介绍

来源: 火车网 时间:2013-07-25 23:59:09 火车票预订

  三坊七巷介绍:三坊七巷是福州市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向西三片称"坊",向东七条称"巷",自北而南依次为:"三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三坊七巷起于晋,完善于唐五代,至明清鼎盛,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坊巷内保存有200余座古建筑,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九处,省、市级文保单位和历史保护建筑数量众多,是一座不可多得的"明清建筑博物馆"。

  三坊七巷地址:福州市鼓楼区八一七路边,靠近八一七路、白马路、通湖路等城市主干道,就在福州市中心。

  三坊七巷门票:120元,收费的14个文保单位分别是:严复故居、二梅书屋、水榭戏台、小黄楼、林聪彝故居、天后宫、郭柏荫故居、刘家大院、谢家祠、王麒故居、尤氏民居、刘冠雄故居、刘齐衔故居和周哲文艺术馆。不进上述收费单位,只逛坊巷大街是不收费的,上述收费单位也可以单独参观,选择性的购票。

  开放时间:收费单位9:00-21:00,大街小巷24小时开放。

  景区电话:0591-87880917

  官方网站:http://www.sfqx.gov.cn/

  008 三坊七巷的建筑,早已成为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

  融合了坊巷的特色的星巴克也能在南后街找得到

  福建省内各地的手工艺荟萃到这里,供游人系统地了解赏读

  从一座座名人故居可看出当年士绅们的风雅格调

  当铺的雕塑,还原了人们当年的生活状态

  三坊七巷是福建省历史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形成的坊巷。总面积约有40公顷。

  三坊七巷形成于唐王审知罗城,罗城南面以安泰河为界,政治中心与贵族居城北,平民居住区及商业区居城南,同时强调中轴对称,城南中轴两边,分段围墙,这些居民成为坊、巷之始,也就是形成了今日的三坊七巷。在这个街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瓦屋,曲线山墙、布局严谨,匠艺奇巧;不少还缀以亭、台、楼、阁、花草、假山,融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正房、后房窗以双层通长排窗为多,底层为固定式,上层为撑开式或双开式。正房的主门朝大厅敞廊,多为4开式,门上雕有丰富的图案花饰,以增添大厅的气派。

  三坊七巷是人杰地灵,出将入相的所在,历代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这里走向辉煌,林则徐、沈葆桢、严复、陈宝琛、林觉民、林旭、冰心、林纾等大量对当时社会乃至中国近现代进程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皆出自于此。使得这块热土充满了特殊的人文价值和不散的灵性及才情,有的坊名、巷名就可看出当年的风姿和荣耀。作为中国在都市中心保留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街区,三坊七巷在首届"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评选"中,以高票获选"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并于2009年7月19日在南后街隆重揭牌。

  三坊七巷详细介绍

  衣锦坊:衣锦坊是"三坊"中的第一坊,旧名通潮巷。据清《榕城考古略》记载:宋朝的"陆蕴、陆藻兄弟典乡郡居此,名禄锦,后王益祥致江东提刑任,更名衣锦。"

  坊中16号为清嘉庆进士郑鹏程居宅,其中的衣锦坊水榭戏台最具特色。这是一个木构单层平台,四柱单开间,下建清水池塘,中隔天井,正面为阁楼。于此观看戏剧演出,水清、风清、音清,具有声学原理和美学价值,是福州市唯一现存的水榭戏台。

  文儒坊:文儒坊是的第二坊。文儒坊这个名字宋时就有了。据三坊七巷全貌《榕城考古略》载,此巷"初名儒林,以宋祭酒郑穆居此,改今名"。郑穆任国监祭酒,是国家最高学府的重要官员。明代抗倭名将张经,清代名将福建提督、台湾总兵甘国宝也居住在这里。清代饮誉全国的"民进士"之家陈承裘故居也在坊内。陈承裘的长子就是清宣统皇帝老师陈宝琛。清代的著名诗人、《石遗室诗话》作者陈衍的故居也在坊内。陈寓隔壁是现代著名法学家柯凌汉教授的住宅,这条坊就因历代文儒辈出而闻名。

  光禄坊:光禄坊是"三坊"中的第三坊。光禄坊原名玉尺山,又名闽山,是福州"三山藏"之一。当时曾任过光禄卿的福州郡守程师孟时常到此吟诗游览,僧人就刻了"光禄吟台"四字于石上。为了感谢僧人,他吟了一首诗:"永日清阴喜独来,野僧题石作吟台,无诗可比颜光禄,每忆登临却自回。"光禄坊的名字就从此而来的。

  杨桥巷:杨桥巷是七巷中最北面的一条巷。古名登俊坊,因西能通杨桥而改名。民国时因城市建设需要,已被扩建为马路,所以后来便更名为"杨桥路"。在杨桥路与南后街交叉处的林姓大宅,是林觉民烈士生前的住处,这一烈士故居,后来卖给作家冰心的祖父谢銮恩。冰心小时候在这里居住过,《我的故乡》中,亦对故居有生动的描述。

  郎官巷:位于杨桥巷南,也是宋代就有的坊埠。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的故居座落在巷内。郎官巷西头巷口立有牌坊,坊柱上有副对联:"译著辉煌,今日犹传严复宅;门庭鼎盛,后人远溯刘涛居。"

  塔巷:位于郎官巷之南,据《榕城考古略》载:"旧名修文,宋知县陈肃改名兴文,后改文兴。今呼塔巷,以闽国时建育王塔院于此也。"塔巷旧有旌孝坊,为明代孝子高惟一立,流传有一首赞誉他诗曰:"三年流水如君少,一片天然孝子心。昨夜三山明月照,不知甘露洒幽人。"至今仍传为美谈。

  黄巷:塔巷之南。隔着南后街,与衣锦坊东西相联。据闽志载,晋永嘉二年间固始人黄元方避乱入闽,落户于福州南后街,故称黄巷。到了唐朝末年,崇文官校书郎黄璞退隐归居这里。黄巢军入福州,因闻黄璞的大名,命令兵士夜过黄巷"灭烛而过",勿扰其家,从此黄巷名声大振。巷内有一"唐黄璞居"石碥,20世纪50年代初期还有人见过。 黄巷中有一庭院名曰"小黄楼",属于文物保护单位。

  安民巷:安民巷位于黄巷之南,隔着南后街与文儒坊相对,安民巷旧名"锡类坊",它改名"安民",与黄巢入闽有关。据《福州地方志》载:"因唐代农民起义军黄巢入闽时,到此巷即出示安民,故名。"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驻闽办事处设在其间。今此老宅列为革命文物保护单位。

  宫巷:安民巷之南,东西两端分别与八一七北路和南后街相接。据清《榕场面考古略》载:"旧名仙居,以中有紫极宫得名。后崔、李二姓贵显,更名聚英达,明得改英达。"宫巷里的豪门住宅结构精巧,单是室内的木雕石刻构件就今人叹为观止。如漏花窗户采用缕空精雕,榫接而成,而且通过木格骨骼的各种精心编排构成了丰富的图案装饰。在木穿斗、插斗、童柱、月梁等部件上常饰以重点雕刻。各种精巧生动的石刻在柱础、台阶、门框、花座、柱杆上随处可见。可以说是福州古建筑艺术集大成者。

  吉庇巷:吉庇巷,福州三坊七巷之一,俗称"吉避巷"。宋郑性之中状元衣锦还乡时,巷中居民因凌辱过他而赶紧回避,遂称"急避巷"。明代以谐音改名为"吉庇巷",取吉祥如意。福州著名的"安泰楼"酒楼也就位于吉庇巷口。

  南后街:三坊七巷不仅仅是三条"坊"和七条"巷",还有一条闻名遐迩的南后街。南后街西起杨桥路口,南至吉庇路达澳门桥,全长1000米左右,是福州城内"三坊七巷"的中轴。它的东侧有七巷,西侧有三坊,是从福州三坊七巷兴起至民国期间主要的商业街,由北到南路面商贾云集。

  历史上的南后街曾聚集了花灯、裱褙、书坊等许多福州传统工艺行业。有关人士说,根据相关规划,南后街的定位是传统文化商业街,初步打算根据老字号的经营现状选择一部分予以恢复,如"米家船"裱褙店、"聚成堂"书坊、花灯等百年老字号,市民喜爱的传统灯市也初步打算每年定期举办。此外,有关部门还有意邀请寿山石刻、脱胎漆器、软木画等福州传统工艺美术大师在南后街设置工艺美术大师展示店,以增加传统商业氛围。南后街沿街保护性修复工程于2009年1月全面完成,已经开街,再现其"正阳门外琉璃厂,衣锦坊前南后街"的历史风貌。

上一篇 太铁原平车务段全面加强汛期货运安全
下一篇 乌鲁木齐一老人替邻居保管钥匙还...

免责声明:火车网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