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报通讯员向永龙
受近期长江上游四川、重庆、云南等地强降水影响,备受世人瞩目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迎来了今年入汛以来的最大洪峰。7月21日08时,三峡水库入库流量已达4.9万立方米/秒。
为缓解下游地区防洪压力,同时减少水库自身泥沙淤积,根据长江防总决定,自7月19日12时起,三峡枢纽在电站最大出力基础上,打开5个排沙孔和一个排漂孔,将出库流量控制在3.5万立方米/秒,以便在洪水来临时拦洪削峰,调蓄洪水,确保防洪安全。
然而,在迎战长江今年最洪峰的背后,我们却不能忘记那些为防洪安全提供气象保障的气象人。正是他们用肩负的责任,用准确及时的预报,用默默无闻的坚守,成就了风雨过后的彩虹。6月下旬以来,四川、重庆的暴雨总是下个不停;岷沱江、嘉陵江的洪水,一波连着一波,从上游奔驰而下,肆掠着,咆哮着。去年的这个时候,三峡水库曾经遭遇了成库以来流量达7.12万立方米/秒的最大洪峰。然而,今年6月底至7月上旬,岷沱江、嘉陵江流域再次出现区域性暴雨或大暴雨。暴雨造成山洪暴发,江水猛涨。
7月21日凌晨4时,三峡入库流量达到4.97万立方米/秒的洪水峰值。三峡坝前水位达到了149.08米,两天时间三峡水库水位上涨了近2米。
雨情就是召唤,汛情就是命令。对于常年服务三峡工程,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提供长江上游流域面雨量预报的三峡气象服务中心的预报员来说,这既是一份沉甸甸的担子,担负的更是一种责任。
电站发电、防洪度汛、航运安全离不开水,水与天气密切相关,能否成功预测上游流域的降水及其强度、落区、时间,直接关系到电站发电、防洪度汛,航运调度等重要决策。
7月17日,三峡气象服务中心经过认真分析天气形势,在发布的《中期流域降水预报》中明确指出:“17-19日,受高原低值系统东移和中低层低涡切变影响,流域西部将有大雨,部分地区暴雨。”同时,日夜加强对长江上游降水的天气监测,发布滚动预报。
降水如期而至。17日至19日,金沙江流域华弹—向家坝、雅垄江、石鼓—攀枝花、攀枝花—华弹、横江,岷沱江、嘉陵江出现大到暴雨。17-19日嘉陵江流域三天过程面雨量达到了89.3毫米。
准确的气象预报为三峡水利枢纽防汛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7月19日8时,三峡水库坝前水位为147.66米,三峡入库、出库流量分别达30500m3/s、32600m3/s。7月19日,为保证三峡枢纽防洪安全和水库排沙减淤需要,长江防总经会商后研究决定,从7月19日12时起,三峡出库流量增加至35000立方米/秒,以及时腾出库容,确保今年上游最大洪水到来时拦洪削峰。
7月21日08时,三峡水库入库流量达到4.9万立方米/秒,峰值接近5万立方米/秒。目前,长江今年最大洪峰已安全抵达三峡水域。至7月22日08时,三峡坝上水位为151.39米,坝后水位68.74米;入库流量4.6万立方米/秒,出库流量3.44立方米/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