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回应地铁公交接驳问题
7月17日,华科退休老教授龚本正通过本报向武汉地铁规划提建议,引起武汉市规划部门关注,昨日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回应:每个地铁站点都有综合规划。
龚本正教授建议1:地铁线路尽量走城市最繁华路段,缓解交通压力,开发新区可先用公交,再用地铁。
回应:早期线路要兼顾更多区域
对此,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轨道交通室副主任郑猛介绍,地铁线路规划是优先考虑主城,其次再是中心区加密和新城发展并进。
“国家批复的武汉市第一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只有3条线,即1号线、2号线和4号线。”郑猛解释,第一轮规划设计早在2003年,当年线路少,每条线路考虑的是能够兼顾并串起更多的地方。
对于龚本正提出的为何2号线不直接走珞喻路到光谷,而绕去虎泉,郑猛坦言,是当时线路有限,想更多兼顾雄楚大道名都花园等居住区,所以将线路走到虎泉街,如果按照目前发达的线网规划来重新定义,则不会这样“绕”。
龚本正教授建议2:希望地铁站点在设计时就考虑与公交换乘问题,方便无缝换乘。
回应:“零换乘”还在逐步实现中
龚本正提出,地铁站在建设时就该考虑与公交站的接驳问题,避免建成后,公交站根本无法靠近地铁站的尴尬。
郑猛表示,其实在地铁线路规划时,每个站点都有综合规划,包括如何与公交车站、出租车停靠点、公共自行车站点集中,方便“零换乘”。
其实,按照武汉市轨道交通规划初衷,地铁站同向换乘应在50米内,步行约1分钟内,异向换乘应在100米以内,步行约两分钟。
而实际上,很多站点并没有达到初衷。原因包括实施时拆迁等问题,也有的是逐步实现中。
以光谷广场为例,目前2号线出入口沿虎泉街布置,实现与鲁磨路、珞喻路等主干道上的公交车均需过两次通道,非常麻烦。而实际上,该片区的规划还包括在虎泉街附近设一个公交枢纽站,取代鲁磨路临时公交枢纽站。还有光谷广场本身有一个地下开发综合规划,包括3条地铁线、2条主干道互通立交等,将来光谷广场将跟洪山广场一样,从6个方向任意道路,都可以直接下站实现换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