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京港澳高速南岗洼泵站,一名工作人员正在介绍24小时监控设备,从这里可以看到去年京港澳高速被淹的地点。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去年的今天,一场罕见的暴雨袭击了北京城,77人在这场灾难中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一年过去了,广渠门桥下车淹人亡的一幕仿佛还在眼前;“英雄所长”李方洪的名字,还常常被人念起……“7·21”,没有被遗忘。
这一年中,很多人为了让市民不再面对又一个“7·21”,而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20座下沉式立交桥完成了泵站改造,多数加建了大型蓄水池;34条中小河道疏扩宽,其中有的河道是数十年来首次清淤。那下沉立交桥前施划的水位警戒线和雨前就已经开到桥下驻守的抢险队,也让老百姓看到了这座城市的努力。
【事件回放】
170人站在车顶等待救援
“水溢入泵站时,我们赶紧进屋拉掉电闸,再一出来,水已经齐腰深了。”时至今日,南岗洼泵站的电工孙宝库提起去年7月21日发生的那一幕,仍说恐惧。
当日上午,北京开始下雨。上午10时左右,京港澳高速南岗洼泵站开始抽水。晚6时30分左右,南岗洼段开始积水,堵在此处的上百辆车都浸泡在水中。至晚8时,水已漫至部分小轿车车窗。近两百名车主、乘客弃车涉水,试图走向高地。
8时左右,南岗洼泵站的电工孙宝库突然发现一股水流从大门涌入泵站,“水溢入泵站时我们赶紧进屋拉掉电闸,再一出来,水已经齐腰深了。当时一片漆黑,只能听到哗哗的水声,我当时非常害怕。”
一股水流冲破高速路两侧的防护栏,开始向高速路内涌入。顿时,高速路内一片汪洋,100多辆车沉入水中,170余人站在两辆较高的大巴车顶等待救援。
事发后附近工地的农民工赶来救援,水性好的跳入水中,将绳子的一头绑在大客车上,岸上的农民工在另一头将绳子拉直,组织被困者抓住绳子向岸上逃生。受困人员按照孩子、老人、妇女、男人的顺序,陆续离开大客车顶。下水的农民工一手抓绳索一手抱孩子,对于伤者则用泡沫板托举其上岸。次日凌晨,民间及官方救援队先后赶到……
据官方事后公布的数据,此段路当时平均积水约4米,最深处达6米。43岁的王迎春、41岁的熊惠玲和27岁的郑冬洁,都在暴雨中驾车途经此处,不幸溺亡。3天后,南岗洼段的全部积水被排干,共抽积水23万方,清理淤泥3000立方米,打捞出浸水车辆127辆。
【原因分析】
附近河道决堤河水涌入高速路
据首发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7·21”暴雨造成南岗洼地区整体积水面积达84公顷,“有如此深的积水,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首先是雨量大,21日晚京港澳路段的降雨量达到255毫米;其次,附近河道决堤,使得大量河水冲破高速路两侧的防水系统,流入高速路内;再次,这里地势低洼,“这里叫南岗洼,旁边还有北岗洼,就是因为地势低、易积水而得名。”该负责人说,由于地势较低,附近又是农村,没有发达的排水系统,因此土壤饱和后附近的雨水就会流到这里汇集。
另据北京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分析,泵站因被水淹没而停止工作,也是积水猛涨的一个原因。此外,当晚虽然南岗洼已经无法通行,车辆泡水,但是高速路入口并没有禁止进入,致使后来的一些车辆也进入了险地。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