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炫彩七月,瓜果飘香,磴口县第21届华莱士节将于7月28日在纳林湖开幕。届时,磴口县诚邀各界人士前来荡舟品瓜、观光旅游、投资洽谈。今年,磴口县把节日主题确定为“唱响纳林湖旅游主旋律,展示磴口新形象”,旨在进一步挖掘县内的旅游资源,提升旅游文化价值,扩大知名度。
为此,本报开辟"唱响纳林湖旅游主旋律,展示磴口新形象"系列报道专栏,集中展示磴口县近年来在旅游资源利用、“塞上水城”建设、沙产业开发、清洁能源引领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和循环经济发展、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及打造幸福和谐磴口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磴口,了解磴口的独特魅力。
磴口县是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文物大县和旅游资源大县。这个“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名县”,被划定为自治区重点推出的四条旅游精品路线的关键点,是巴彦淖尔市旅游开发的龙头旗县。境内的旅游资源涵盖了全国旅游资源八大类的全部内容,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占全部单体总数的24%,质量结构合理,是人们近年来观光、科考、探险、生态旅游和高科技旅游的首选目的地。2012年,磴口县共接待游客51.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亿元,旅游产业的整体发展正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并成为当地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
用发展的谋略规划资源 磴口县委、政府对旅游的发展思路清晰,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内蒙古振兴规划、自治区打造沿黄沿线经济带、“8337”发展战略的实施、全市强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审时度势,用发展的谋略规划资源,将旅游作为第三产业龙头和壮大县域经济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加以培育,使旅游业成为磴口县新的经济增长点。
磴口县重点规划了黄河风情旅游线、沙漠生态旅游线、历史古迹文化旅游线三条特色线路,黄河人文景观旅游区、乌兰布和沙漠生态旅游区、阴山历史古迹旅游区、巴彦高勒镇域特色旅游区四个精品景区,地质地貌景观群、历史文化景观群、民族文化景观群、宗教文化景观群、大型工程设施景观群五个主题景观群。用特色和精品构筑磴口县旅游业发展框架,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
用大旅游的观念打造精品磴口县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大开放的观念, “多条腿”走路,围绕 “吃、住、行、游、购、娱”,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先后开发建设了三盛公水利枢纽风景区、阿贵庙、天主教堂等精品旅游景点。
磴口县先后投资300万元,对政府主导型景点红教圣地阿贵庙进行开发,恢复建成金刚殿、财神殿、护法殿等工程,使景点设施相对齐全,服务内容更加多样化。
由部门和个人投资兴建的景区也都颇具规模。黄河风情一日游景区,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增添了高尔夫球、射箭、同心锁、古筝、游艇和黄河特色餐饮、购物等项目。大漠探险旅游项目投入资金500万元,先后开设沙漠探险,沙浴、骑驼、篝火晚会等服务项目。
个人投资4亿元建设的大漠明珠纳林湖,是集游览观光、人文历史、水上游乐、湿地观鸟、休闲度假、沙漠探险、康体运动和现代设施农业观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自然湖泊生态观光旅游度假区。项目建成后,预计可接待游客约50万人次/年,旅游年综合收入2亿元人民币,解决当地就业5000人,旅游拉动地方综合经济收入约12亿元。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投资2亿多元,2012年试营业期间接待游客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000万元。
磴口县现有国家3A级景区2处,2A级景区4处,预审4A级景区1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自治区四星级接待户2处,三星级接待户5处。
县委、政府提出在“十二五”末,将磴口县打造成巴彦淖尔市旅游业窗口,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旅游明珠,形成“河、湖、沙、佛、古、新”六大旅游精品系列,旅游收入超过2亿元,让磴口县成为自治区乃至中国西部旅游业一颗熠熠生辉的耀眼新星。(巴彦淖尔日报社《黄河晚报》赵艳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