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罗兰曾说过:“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许多浅井,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机务维修正是一口需要全身心投入、努力钻研、无私奉献的深井。南航北京飞机维修厂定检车间朱海龙已从年轻小伙成长为成熟稳重的技术骨干,不变的是对党的忠诚和工作的热情。
艰苦的外场环境和多年的机务工作让朱海龙头上泛起了白发,但不变的是他对工作的热情。夏季生产旺季飞机深夜回港定检,为了第二天航班顺利出港,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必须抢时间。一次由于流控凌晨1点飞机才落地,留给大家的战斗时间已经不多。
为保证航班正点,还未等发动机的高温散去,老朱率先钻到发动机尾椎开始五号轴承相关工作。工作刚开始,同事忽然闻到一股烧焦的味道,原来朱海龙的头发被高温的尾椎金属烫掉了一块。他毫不在意,用毛巾包在头上便又继续奋战,仿佛烧焦的是不是自己的头发。
近四十度的环境温度丝毫不影响他专注工作的决心,顶着豆大的汗珠,忍着指尖传来的高温,严格按照工卡要求细心操作。到清晨工作结束时,湿透的工服已经贴在了他的身上,脸上满是灰尘像是从烟筒里刚钻出来。同事看着他的滑稽样子,说活活像个唱京剧的大花脸。朱海龙笑着却严肃地说:“京剧演员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的机务工作者何尝不像他们一样。在场的同志既感受到了深刻的哲理又为他的无私奉献所感动。”
朱海龙身兼数职,从检验员到试车人员,从跟机人员到工段长。本来根机回来的班应该休息,他却每次都坚持到岗工作。终于有一次,在值班室里,朱海龙同志实在不行了,沉沉的趴在了办公桌上。后来大家才都知道,由于前一天根机刚回来,加上晚上参加排故时淋雨,朱海龙同志得了重感冒,头上冒着虚汗,双腿发软。可就是这样的情况,他休息一下午,楞是又回来参加晚上的工作。这样的党员,这样的带头作用。同志们感受到了无尽的干劲和学习的榜样,一个好同志可以影响和改变周围的一群人与之共同进步。
每次提到付出,朱海龙都像是说别人的事那般轻描淡写。这就是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把平凡的工作融会到保证飞行安全、保证航班正点中,没有豪言壮语言,有的只是求真务实。他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一名机务人、一位共产党员、一个南航北京人对党的承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