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1日,由内蒙古空管分局研发的民航区域管制辅助信息管理系统顺利通过了华北空管局的验收。该系统的使用使通用航空管理方法告别了传统的纸质地图,提高了内蒙古空管分局的管制水平,进一步增强了管制服务能力。
该项目于2012年7月批准立项,项目组在有关领导的支持下,认真研讨制定方案,积极组织实施项目研发、用户调查、需求分析、信息收集等一系列工作。
通航飞行管理更加便捷、高效
近年来,随着民航业的快速增长,通用航空的飞行量也在逐年递增。据统计,近3年来,内蒙古管制区内通用航空飞行以25%左右的幅度增长。然而,呼和浩特区域管制室在通航管理的软件方面发展相对滞后。在近38万平方公里的区域管制范围里,通用航空的临时机场和作业区多设在野外,以旗县居多。加之内蒙古地区大部分地名都以蒙语命名,利用现有的纸质地图寻找起来十分困难,效率偏低。民航区域管制辅助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可以实现管制区域内乡一级以上地点、地名以及经纬度的快速准确查询定位。
通航作业保障更加及时、准确
呼和浩特管制区内的防雹炮射、人工增雨作业次数较多,作业点多且分散,仅在呼包鄂三市附近就有近40个炮点,其他地点的火箭增雨作业也多在野外且作业点常常不固定。以往得到类似的作业申请后,管制员还要趴在地图上寻找作业点,进而确定对航班飞行的影响程度。民航区域管制辅助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将使以往炮点定位慢、答复不及时的状况有效得到改善,避免不利天气对农业生产带来损失。
军民航协调更加高效、顺畅
内蒙古空管分局管制区内军航活动较多,很多航线飞行只给出地名,却没有具体的经纬度。管制员在管制工作中很难快速画出航线并确定对民航航班的影响程度。常常出现同一件事情,向军行咨询很多遍,打很多电话的事情。民航区域管制辅助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将使的军民航的协调更加高效顺畅。
该系统给管制工作带来的极大便利。很多管制员了解这套系统以后高兴的说:“以后可以多放几个飞机,少打很多协调电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