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的形势下,国家相关部门出台政策加强公共交通建设。2012年10月底,交通运输部公布了第一批15个“公交都市”创建城市名单,要求5年左右时间达到“公交都市示范城市”目标,市民出行明显快速化,城市交通拥堵明显缓解。在政策引导下,相关城市加快了智能公交的规划和建设,道路优先权也在朝公共交通倾斜,以武汉为例:2012年底出台了《武汉“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建设行动方案》,目标到2013年底,市民出行明显快速化,城市交通拥堵明显缓解,公交占全部出行方式(不含步行)的比例达到40%以上,智能公交迎来发展良机。BRT、公交专用道非法占道抓拍、公交车辆乘客人数统计、便民公交出行APP软件等方向将成为市场热点。
3、行人闯红灯系统
从去年底起,“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受到社会热议,交通执法部门也开始对行人闯红灯违法行为加强管理。自今年3月起,南京、无锡、北京等多地已经采取交警现场执法方式,劝阻、处罚闯红灯的行人,但是效果并不理想,许多行人不听劝告,在没有交警执法的地方依然我行我素,如同国外对中国的评价一样,“中国还是道路交通的新手,也许他们还不太适应”。交警的人力有限,不可能覆盖所有过街路口,这样通过人力监督、监管的方式必定不能长久。因此通过电子系统记录、处罚行人违章拥有了社会需求,包含行人检测、劝导、处罚,甚至与个人信用系统相挂钩的管理系统,将成为智能交通行业一个新的业务增长点。
4、车路协同系统
去年新闻联播报道了应急车辆在行驶中无车辆避让、应急车道被占,导致消防车、救护车无法及时达到救援地,严重妨碍了社会救援的现象,在社会中也引起强烈反响,交通执法部门必将对此加强监督和管理,车路协同技术成为最合适的手段。
智能车路协同系统是通过采用先进的无线通信和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可以全方位实施车车、车路动态实时信息交互,扩展交通信息的时空范围,丰富其获取手段,能够大范围开展车辆主动安全控制和道路协同控制。作为下一代智能交通技术,智能车路协同系统将实现时空交通信息的采集和融合,完成汽车安全控制从自主模式向协同模式的转变。这种基于车车、车路信息交互建立人、车、路一体的车路协同系统,对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实现交通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基于北斗技术的各交通管理应用系统
基于我国北斗卫星系统的逐渐完善及长远国家安全的考虑,北斗逐步取代GPS,广泛“民用”已经成为趋势。国家也正通过各项政策扶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目前交通部在九个省市试点推广,要求今年1月1号以后新上牌的“两客一危”重载普货等车辆必须加装北斗双模定位终端,即北斗/GPS双模定位终端;同时,通过一些优惠措施鼓励农村客运班线加装北斗的终端。基于北斗技术的车辆导航、车辆管控、公众出行信息服务、警务应用等系统必将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