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下午,湛江最后一辆绿皮火车退役前的最后一班车次发车,乘务员向站台人员道别。
7月12日16时40分,随着“呜――呜”一阵汽笛声的响起,湛江―重庆K872次“绿皮车”踏上了最后一趟长途征程。从13日起,这列每年服务超过30万人次的“绿皮车”升级换代为更舒适、更环保的3组25G型普通红色空调车,这意味着闷热、低速却廉价的“绿皮车”已完成它的使命,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成为有过“绿皮车”之旅的人们的回忆。
乘客:得知绿皮车换空调车很兴奋
12日下午16时15分,为了见证湛江火车站最后一趟“绿皮车”退役这一历史性时刻,记者特地提前来到火车站台,近距离和它道声“再见”。
湛江―重庆的K872次的硬座车厢里,刚登上列车的数十名旅客全挤在过道、熙熙攘攘,虽然顶上有不少小风扇正“卖力”旋转,车窗也都打开了,但车厢仍然闷热得像个蒸笼。有的男乘客开始忍不住脱掉上衣,滴落的汗水浸湿了座椅靠背。
“是真的吗?以后换成空调车了?”乘客小林费力地把背包塞上行李架,听闻K872次列车升级的消息后兴奋地说道。
乘客唐女士站在车窗边,一边扇着扇子,一边用湿纸巾擦汗,对她而言,每次从湛江坐火车回老家重庆都是一种“煎熬”。“早知道就买明天的车票了,现在是夏天,绿皮车又热又挤,多难受啊……”唐女士说,“扇子、毛巾、清凉油,这些都是乘车必备品。”
“下一次回来就有空调车坐了,想着都高兴!”罗先生大笑说,他前天在网络上获悉绿皮车退出历史舞台的消息后,立即打电话通知了在湛江的川渝老乡,提醒他们买13日以后的火车票。
罗先生2006年夏天大学毕业到湛江工作,第一次乘坐K872次列车就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那时候没有钱只好乘火车,结果连硬座票都没买到,一路站了过来。”罗先生叹气说,“绿皮车没有空调,车厢里也很挤,简直连呼吸都困难,根本没法睡觉。一下车,我立即找地方坐上几个小时,脚才慢慢恢复知觉。”
列车员:绿皮车“鸟枪换炮”很欣慰
为湛江―重庆K872次列车的升级换代而欣慰的人,除了旅客,还有列车员和车站工作人员。“还不是一样的工作嘛。”虽然这趟湛江―重庆车的列车长老张嘴上这样说,但他嘴角的笑意透露了他心底的欢喜。
对于长年累月在火车上度过的列车员而言,绿皮车换空调车无异于“鸟枪换炮”,意味着更好的工作环境。
站台上,一名女列车员正紧张地协助旅客有序登车。她笑着说:“这当然是好事,我们干起活来没那么热,而且旅客们也会更舒适,减少一些抱怨和摩擦,让旅途变得更平安快乐。”
湛江火车站客运党支部书记黎旭冰告诉记者,因为一直有进行更换重组“绿皮”车体,湛江―重庆K872次的“服役年龄”早已无法计算,但这列定员1500人的“热门路线”火车,每年的服务人次都在30万以上,已经作出了它应有的贡献。
“列车更换成25G型的空调车厢后,不仅软卧有空调,硬卧、硬座、餐车等共18节车厢都会由空调控制温湿度。”黎旭冰说,他感到高兴,也希望列车员和车站员工“继往开来”,坚持尽心、耐心、贴心为人民群众服务的铁路宗旨。
黎旭冰告诉记者,12日的最后一趟K872次列车完成使命后,将空车开回南宁铁路局安置。“在春运、暑运等繁忙时段,可能作为加挂车厢‘发挥余热’,它也可能会成为记录历史的一员,进入博物馆开放给人们参观吧。”
淘汰“绿皮车”折射出行新需求
据了解,“绿皮车”因车体外表呈墨绿色而得名,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绿皮车”是我国铁路客车的标准涂装,也是我国铁路20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旅客列车最具代表性的形象。自20世纪90年以来,铁路部门不断加大“绿皮车”的淘汰和改造力度,随着每一次的铁路大提速,铁路部门都要进行铁路客车车辆更新、升级,都会有一批“绿皮车”逐渐由速度更快、设施更先进的空调客车替代。
近些年,“绿皮车”在我国铁路干线上已经不多见,只在支线、短途以及长途慢速运输中还保有一定比例。“绿皮车”虽然乘车环境、舒适度、运行速度都和空调车有一定的差距,但由于票价便宜,因此很受农民工朋友、学生与打工者等低收入人群的欢迎。为此,南宁铁路局长期以来一直保持一定比例的绿皮车数量,湛江―重庆K872次列车就是其中之一。
据了解,湛江-重庆的K872次列车运行近1600公里,共有21个停靠站,全程硬座票仅需102.5元,最贵的软卧下铺是342.5元。由于票价低廉,路线合理,一度深受打工者及学生的欢迎。不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老百姓对乘车出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再局限于“经济、便宜”,更追求“舒适、快捷、便利”的高性价比出行方式。于是,“绿皮车”在时代的发展中逐渐褪色。
文/记者朱明杰 张雅婷 罗磊 通讯员罗彬 图/记者张锋锋 欧阳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