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在建设现代化轨道交通的同时,也在推进轨道交通产业本地化工作,通过市场换技术、参与合资打造无锡自主品牌等方式,培育了一批起步早、发力快、后劲足的新兴产业,让无锡上游产业集群正崛起“地铁板块”。
来自无锡市轨道办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自无锡市地铁1、2号线启动建设以来,仅在设备方面,参与无锡地铁建设,与轨道公司有直接合同关系的无锡本地企业就有15家,产品设备涉及车内照明、风道、空调、机电安装等,总计合同金额达8亿元人民币,占设备采购金额的11.5%。日前,随无锡市轨道办一起,探访无锡地铁的“本土元素”,走访了多家涉足轨道交通产业的本土企业。
【市场为“饵”】
引来电子巨头落户
轨道交通产业涉及门类众多,很多设备产品、运营管理系统的核心技术掌握在少数企业手中,特别是掌握在大型国企和外企手中。例如地铁牵引系统,全球范围也只有6家企业做得比较好;信号技术则掌握在3家国外企业手中;即便是车辆,在国内也是南车和北车两家国企最具话语权。要想让无锡的轨道交通建设中,体现出更多本土元素,带动轨道交通产业本地化,如何“拉拢”这些拥有先进技术和话语权的行业巨头,成为摆在无锡面前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无锡抛出的橄榄枝是庞大的“市场”诱惑。这个“市场”不光是无锡地铁数百亿规模的潜力,更是立足无锡辐射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更为广阔的市场潜力。有了这样极具诱惑的橄榄枝在手,无锡地铁集团通过招标,先后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一流企业与本地厂商合作,目前已经顺利落实盾构机、盾构管片、屏蔽门等重点项目的本地化,并在造价咨询、联合审计、乘客信息系统等中小项目上实现了本地与国内外优秀企业的强强联合,不仅有效控制了投资成本,便于未来检修维护,也为未来地铁品质化运营提供了基础保障。
5月12日,在无锡新区正式注册成立的新钶科技(无锡)有限公司,就是无锡地铁通过“市场换技术”方式,成功引进的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新钶科技是新加坡科技电子有限公司(新科电子)在无锡的全资子公司,该公司隶属亚洲最大的国防和工程公司新科工程集团,在轨道交通系统、卫星通讯系统、公路交通管理系统等领域均拥有很高的国际影响力。在新钶科技新品体验中心看到,未来无锡地铁的检售票系统、综合监控系统等产品设备,均有实体展列,其中已经中标1号线的自动售票机,已经模拟展示了无锡地铁1、2号线各站点的售票情况,还具有储值票充值功能。新钶科技负责人蔡总介绍,目前公司针对无锡地铁建设,先期研发活动侧重于地铁综合监控系统、地铁资产运营管理平台等领域。蔡总表示,新钶科技在无锡成立后,将成为新科电子唯一的海外研发中心,不仅向无锡地铁提供系统设备,更好地服务于无锡地铁,公司还将在无锡生根,以无锡为依托辐射全中国乃至周边地区和国家。
【“地铁”为媒】
本地强企结缘世界500强
“市场换技术”的方式,不光吸引了实力派的外资企业在无锡全资落户,同时也为本地实力企业寻求了更为广阔的合作空间及合作伙伴,实现了强强联合。无锡优秀高新技术企业之一的大为科技有限公司,跟世界500强企业日本欧姆龙株式会社的合作,则是“地铁”搭桥牵线促成强强联合的成功典范。
在大为科技有限公司走访时,公司常务副总、总工程师李旭东在做情况介绍时直言,目前中国内地已有10个城市拥有城市轨道交通,总运营里程超过500公里,2010年到2015年间,中国规划建设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总长度达1700公里,无锡作为国家首批17个已获批建的轨道交通城市之一,至2014年将先期实现运营里程55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大为科技在城市智能交通、隧道综合监控等行业经验的基础上,全面进入轨道交通领域,研发应用于轨道交通的自动售检票(AFC)系统和综合监控系统。
虽然公司拥有强大的研发团队,但由于缺乏实际的运行经验,大为科技亟需寻求一个拥有丰富运行经验的实力企业来合作,欧姆龙的出现解决了大为科技的燃眉之急。欧姆龙株式会社是全球工业企业500强之一,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台自动售票机,其自动售票机系统曾成功应用于北京奥运5号专线。在北京同时开通的几条线中,以质量第一、可靠性第一、安全性第一的业绩赢得了客户的高度信赖和评价。在看中了无锡及其周边辐射的广阔的轨道交通市场潜力后,经过严格评审,欧姆龙公司选择了大为科技作为中国轨道交通AFC系统的合作伙伴,共同开拓国内轨道交通市场。
目前,大为科技和欧姆龙公司已决定联合创办合资公司,一期将投资一亿日元,共同生产轨道交通AFC系统的核心设备:拍打门、发卡模块、回收模块、纸币模块等。在大为科技有限公司拍打门生产车间看到,检票闸口拍打门产品已经开始生产,年产能可达2000套拍打门,产值6000余万元,另外在机械加工、模具制作方面的配套产值约4000万元。
【产业反哺】
破解民生工程投入“困境”
“地铁建设具有投资额大、周期长且主营业务收益低等特性,有效化解地铁投资占用财政资源‘困境’是无锡地铁建设中亟需破解的难题”,市轨道办相关负责人在采访中表示,通过大力扶持本地关联产业,不仅有效降低了无锡地铁建设成本,同时借助振兴地铁产业反哺财政收入、增加就业,实现了地铁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该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地铁产业反哺的效果已初见端倪,自无锡地铁建设启动以来,在设计管理与咨询服务产业链方面,现已实现本地化配套产值超过2亿元;在土建工程产业链方面,实现本地化配套产值50多亿元;在装备制造产业链方面,现已落实本地配套产值8亿元。
以土建工程产业链方面为例,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市轨道办和无锡地铁集团围绕盾构机械、盾构管片考虑就近生产,不光带动了当地相关地铁产业的发展,也节约了长途运输的费用。此外,通过以市场换技术,引进了国内外一批一流的生产制造商落户无锡,使得盾构制造产业初具规模;考虑本地企业与外地企业相比,在产品售后服务、解决农民工工资和处置施工突发事件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在2号线工程中陆续引入本地建设单位,以联合体形式参与地铁站点建设,并且在一些车辆段与综合基地等建筑工程中采用本地单位;最后,对原材料采用“甲控乙供”的模式,优选生产能力强、产品品质高的本地企业,在提振本土地铁产业的基础上,也便于牢牢把握建筑原材料的质量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