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火车网 > 资讯频道 > 铁路资讯 > 两平米的人生大舞台——记昆明火车站导购员杨金玉

两平米的人生大舞台——记昆明火车站导购员杨金玉

来源: 火车网 时间:2013-07-03 21:46:31 火车票预订

“售票大厅排队购票的旅客请注意,2楼临时售票窗口排队的人较少……”6月24日9时,一个声音在昆明火车站1楼售票厅内响起。话音未落,不少知根知底的旅客一溜烟朝楼上跑去,他们知道:这是导购员杨金玉的声音。

  在昆明站,有一个位置将永远铭记杨金玉——售票厅入口处2平方米的导购台。这里有专属于她的荣誉——“杨金玉彩云导购台”,镌刻着她名字的牌匾端端正正挂在客流最密集的地方。

  这是让杨金玉颇感自豪的事。再过几天,杨金玉的铁路工作生涯就要结束,还有什么能比一辈子的辛劳工作获得肯定更让人欣慰呢?

  领导信任她,同事们依赖她,旅客喜欢她。

  2005年,昆明站搬入新站房,车站考虑增设售票厅导购员这一新岗位。“当然是杨金玉最合适!”大家一致推举。

  在售票车间党总支书记韩云玉眼里,杨金玉心细、爱思考。起初售票大厅的学生售票窗口设置在4至9号,紧接着退票、改签窗口。杨金玉提出异议:旅客排队都爱扎堆凑往前边的窗口,不少购买全价票的旅客,常常不注意提示,排到学生窗口去。

  “把学生窗口往后挪,既能避免旅客重复排队,又方便客流高峰或发生突发情况时临时加开退票、改签窗口。”杨金玉建议。建议得到采纳,调整窗口后,旅客重复排队购票的现象减少了。

  导购员的工作千头万绪、琐碎繁杂。每天早晨,杨金玉一跨进售票厅,导购台前就“呼啦”围上来不少问询的人。这位没说完,那位又来插话,心急一些的还扯开嗓门“喂!喂!”敲桌大吼。杨金玉的工作方式颇具技巧——简洁明了又不失礼貌地回答了那头,再转身应对这头:“对不起,让您久等了!”真挚诚恳的笑容让人难以诘难。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不少旅客生命中或许曾留下这样的记忆:在昆明站的售票厅里,曾有一位“蓝制服”掏出钱包为他们填补过救急的车票钱。有时是几元、十几元,有时几十元、几百元……

  2010年1月6日,一位老人找到杨金玉说,自己的老伴刚刚去世,急于回家,到了车站却发现自己所购车票丢失了。老人很无助,杨金玉也着急。她一面安抚老人情绪,一面积极帮助寻找。丢失的车票最终没有找到,杨金玉掏出600元钱帮老人重新购买了车票。

  如同往常,这一次仍没有任何同事知道杨金云的善行。直至一个多月后,旅客返回车站流泪感谢,大家才知道她又悄悄做了好事。

  “她经济并不宽裕。”韩云玉说。她悄悄地摸过底:杨金玉家里既有罹患癌症的老父亲,又有正在求学的孩子。

  2011年初,“杨金玉彩云导购台”正式成立,杨金玉成为导购台的领头雁。面对日益多样化、高标准的旅客诉求,导购台与专门服务重点旅客的“彩云之窗”总服务台建立协作机制,确保重点旅客从购票、进站、候车、乘车享受“一条龙”优质服务。

  答疑千遍不烦,受人误解不怒,服务重点不怠,杨金玉对自己要求严格。细心的同事发现,杨金玉随身总带着润喉片,声音嘶哑时就往嘴里扔一片。长时间站立让她患上腰椎间盘突出,疼痛难忍时她会悄悄地扶一下腰。

  展现给旅客的,永远是杨金云洪亮的声音,笔挺的身姿,暖暖的笑容。那些引导旅客到人少的窗口购票的广播声,那个一转身就能找寻到的、随时准备给予帮助的身影,已成为昆明站常来常往的旅客念念不忘的经典。

  “干一天少一天。”杨金玉一直盼望云南第一个高铁站建好后能在那“干一把”,如今却要退休了。“以后一定要到高铁站看看。”她眼里闪着期盼。

上一篇 7月1日起...
下一篇 兰州火车站暑运第一天发送旅客近3万人

免责声明:火车网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