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杭、杭甬高铁是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长三角城际客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宁杭高铁北起南京南站,南至杭州东站,沿线设江宁、句容西、溧水、瓦屋山、溧阳、宜兴、长兴、湖州、德清9个车站,全长256公里。杭甬高铁设杭州东、杭州南、绍兴北、上虞北、余姚北、庄桥和宁波东7个车站,全长155公里。两条高铁线路的设计时速为350公里,初期运营时速300公里。建成通车后,南京到杭州被 “拉”成一条直线,从北京、天津、济南等城市开往杭州的列车不必再绕行上海,上海到宁波、温州的时间也比原来缩短1个多小时。连接两条高铁线的杭州铁路枢纽 (杭州东站)则是沪昆、宣杭、萧甬3条铁路干线和沪杭、杭甬、宁杭、杭长4条高铁交会点,是一座汇集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地铁、公交、运河水运等多种交通方式和配套服务设施于一体的特大型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其站场总规模为15台30线,站房为5层结构,建筑面积15.56万平方米,是目前亚洲最大的铁路客站。
面积21.07万平方公里、人口1.4亿的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2012年的经济总量已突破11万亿元,约占中国GDP总量的21%,成为中国正在形成的23个城市群中实力最强的一个。在这里,人员流动频繁,商务、旅游、探亲人数增长迅速,总客流量超过30亿人次。如此大的客流量,如果没有以铁路尤其是高铁为核心的发达完善的综合交通网络做支撑,将成为人员流动和经济发展的 “掣肘”。
原铁道部、江苏省和浙江省从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从增强长三角核心城市上海、南京、杭州的交通枢纽功能和经济带动、辐射能力出发,经过密切磋商,决定携手共建长三角地区的高铁网络,尤其是沪宁杭之间的快速客运通道。
2008年7月1日,2009年4月15日,沪宁高铁和沪杭高铁分别开工建设,并分别于2010年7月1日和10月26日通车运营,这使得上海、南京、杭州及沪宁高铁沿线的苏州、无锡、常州和沪杭高铁沿线的嘉兴、桐乡、海宁等城市驶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但宁杭间却长期因没有便捷的铁路通道而成为 “黄金三角”的软肋,杭甬间倒是有既有线——萧甬铁路,但由于火车运行速度缓慢,同样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沿线人流、物流的聚合。
2010年,国务院批准实施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明确长三角地区发展的战略定位,要求把长三角打造成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要实现这一区域发展规划的目标,很重要的一点是构建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体系,提供优质的运输服务和充足的运力保障。
这意味着,要促进长三角城市群的腾飞,大运量、低能耗、快捷便利的高铁网络必须尽快建立并完善起来。
宁杭、杭甬高铁同时于2009年4月正式开工建设。在宁杭高铁建设中,上海铁路局、宁杭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精心谋划,始终把确保质量和安全摆在最根本、最关键、最核心的位置。宁杭高铁所经地区地形复杂,既有软土路基地段,又有山区石灰岩区特有的溶蚀、溶洞、暗河等喀斯特地貌。宁杭高铁参战单位多,高峰时段作业人员达5万多人,路基施工点达19处,可谓全线“开花”。为了确保工程安全、优质推进,宁杭铁路公司大力推行标准化管理。由于成效突出,2010年全路建设质量暨标准化管理现场会在宁杭高铁召开,中国铁建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也被树为全路标准化施工的样板单位,有力地推动了宁杭高铁建设。
杭甬高铁全线近2/3为超深超厚软土层,承载力极低,且分布范围广,给桥梁基坑开挖和软土路基处理带来巨大困难和风险。杭甬铁路客运专线有限责任公司牢固树立 “安全责任大如天”“安全工作压倒一切”意识,确立利害心、良心、责任心的安全工作理念,形成以公司安全质量部为龙头、各参建单位安全质量部为龙腰、基层安全质量管理机构为龙尾的安全保证体系和施工单位自律、监理单位盯控、建设单位抽检的三级质量防御体系,形成自控、互控、他控的质量控制网络,确保了各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合格率达100%,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100%。
经过4年多建设, “三线一枢纽”终于迎来通车运营的大喜日子。这也使得首个 “铁三角”诞生于我国城市群最密集、生产力最发达、经济增长最强劲、发展最具活力的长三角核心区域,对于正在加快推进的长三角一体化经济建设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0条高铁串联起来的2901公里线路,组成覆盖长三角地区并向其他区域辐射的快速客运网,这不仅对其本身意义重大,而且对辐射范围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将带来前所未有的促进。
长三角,这一中国经济的 “发动机”,正乘上日渐完善的高铁网络,展翅腾飞。
【火车票网上预订就上:pay.huigongj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