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闻晨报》报道,近年来,随着全市大型居住社区的全面推进,其公建配套、社区服务等方面的管理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市人大代表、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副所长陈必壮昨天透露,目前一些大型社区已开通专门的公交线路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相关部门正在考虑公共交通线路的运营时间与轨道交通运营时间相匹配。
据了解,2010年,本市推进了第二轮大型居住社区的规划选址工作,至此全市共在9个郊区县确定了47个大型居住社区建设基地。其中,有34个基地已建或在建,涉及7个区24个片区,总规划用地106.6平方公里,规划人口约235万。伴随着一个个大型居住社区拔地而起,公建配套、社区服务问题很快被摆上了台面。其中,交通出行尤其受到市民关注。陈必壮介绍,从规划上来说,大部分大型居住社区都规划有轨道交通线路。“有些轨道交通不完全是地铁线路,地铁比较合适的服务范围是中心城和外围区域,而对于远郊地区的轨道交通则以市郊铁路较为合适,如金山铁路支线。”此外,相关部门还考虑在大型居住社区选用一些中运量的公共交通系统,比如有轨电车、BRT公交等来进行交通联络和支撑。目前,部分公交线路运营时间已与轨交运营时间接轨,这一模式有望在大型居住区得到复制。陈必壮表示,政府部门已在部分大型居住社区采取地面公交与轨交衔接、自行车与轨交衔接的方式来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通过实际运营,这些专门的公交线路受到社区居民的欢迎。“有关部门正在考虑公交线路的运营时间也要与轨交运营时间相匹配。”陈必壮透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