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麦香时,江淮大地上骄阳似火,麦田里泛起片片金黄,饱满的麦穗弯腰低垂,田间地头里到处都是忙着收割的村民和收割机,隆隆的作业声中传递着这里人们丰收的喜悦。
从安徽省农委获悉,6月12日安徽夏收工作已基本结束,全省已收小麦占应收面积的96.2%。整个夏收期间,安徽气象始终紧跟夏粮收割进度,多举措应对暴雨等灾害性天气过程,打好天气保障的提前量。
为天把脉 安徽提前开展夏收预报
五月,安徽就进入了油菜收割、小麦成熟期。第一期午收期天气预报“ 14日前全省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有利于油菜收割和晾晒”打响了安徽气象部门提前开展夏收夏种气象服务的第一枪。紧接着5月21日-24日晴热天气,15日—17日、25日—27日和6月6日—9日强降水过程都一一被准确预报。
特别是5月25日—27日的降水过程,部分地区受灾严重。根据安徽省气象部门的准确预报,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并作出了重要批示,要求各单位办加强与气象部门会商,及时预测预警,有效应对强降雨,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确保万无一失。5月20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切实做好小麦跨区机收工作的通知》,21日在召开全省“三夏”暨秸秆禁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小麦机收工作作出部署。安徽省局在5月25日启动了今年首个暴雨Ⅲ级应急响应命令。
暴雨如约而至,25日22时安徽省气象局发布了暴雨蓝色预警信号,并根据强降水移动方向,26日10时00分、22时00分两次变更暴雨蓝色预警信号区域。强降水发生期间,安徽省气象局还与省农委、省农机局进行天气会商,对未来全省麦收形势及应急对策进行分析和研究。5月29日下午,省政府召开专门会议,会商天气形势,科学调度。30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切实抓好小麦抢收工作的紧急通知》,紧急部署小麦抢收工作。
心系“三农” 气象多举措为农服务
在麦收关键期间,安徽省气象、农业等部门紧密配合,气象部门准确预报6月1-6日白天出现利于麦收的晴好天气,农业部门投入联合收割机13.1万台,从6月2日大规模开镰,6天内完成了往年10天左右的抢收作业期,打赢了今年我省小麦抢收“攻坚战”。
受天气影响,今年安徽小麦成熟时间比往年推迟2-3天。6月初,淮北麦收主产区开镰收割,安徽省气象、公安、公路管理等部门全力配合农业部门抢收工作,省气象局每日向农业、农机部门提供未来一周天气预报,定期会商天气趋势。与此同时,全省气象部门严密监视天气变化,跟踪小麦收割进度,以多举措形式开展为农气象服务。
同时,安徽省气象部门与省农委等部门时刻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在地作物成熟、收割期以及收割进度,根据农业部门的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为农服务。对内加强天气会商与指导,遇重大天气过程,省气象台每天二次与中央气象台会商,并与强降水发生区域的地市气象台加强会商与预报指导。
根据天气预报,各有关部门做好抢收预案。6月2日,安徽省财政紧急下拨2000万小麦抢收专项资金。全省各地制定针对引进机具、组建应急机收服务队的激励方案。全省开展“南机北援”行动,安排南部稻区与北部麦区“点对点”对接,组织调运适宜在雨后潮湿土地收割的履带式收割机前往北方降雨区域抢收。较早完成抢收的合肥、六安、滁州等市也迅速组织机具赴皖北支援抢收。阜阳市对每台支援抢收机械给予500元至1000元的补贴,并对96个应急机收服务队应急调度开展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