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着单车,挎着相机,今年二十八岁的马春林12年间骑行上千公里,走遍地铁施工工地,用相机记录施工进程。马春林收藏的各种地铁票、乘车卡、剪报与地铁相关的藏品近万件,光是地铁1号线的报道就有上千篇。昨天,马春林来到渤海早报展示了他收藏的50米长卷剪报,他告诉,各条地铁线通车运营当天,他都会骑着单车沿地铁线走遍每站的邮局收集当日邮戳,并将自己的藏品汇编成天津地铁档案,记录着天津地铁的发展变迁。
马春林告诉,出生那年老地铁刚刚开通,懂事后自己总吵着去一位住在红桥区的亲戚家,因为每回都能坐地铁。马春林说,那时候就觉得像是神秘的时光隧道,短短的几分钟就能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很远的地方。2001年,马春林得知老地铁停运的消息,本想坐最后一班地铁留念,但是由于学业繁忙,没能达成心愿。到了转年,修建地铁1号线的消息传出,新地铁线路将在老地铁线路的基础上南北延伸,正好地铁1号线下瓦房站就在自己家门口,当时我就萌生了一个想法,开始收藏地铁车票、发票及相关的新闻报道,用相机记录地铁每天的变化,要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记录下天津地铁变化的点点滴滴。自此他开始了地铁系列收藏之路。
由于在家里的阳台上就可以看到地铁车站的建设现场,马春林利用这个便利条件拍下了地铁站各个阶段的照片,不同的拍摄时间记录着工程进展所发生的变化。闲暇时还要骑着单车去地铁施工现场进行拍摄,记录施工进程。2006年6月,新扩建的地铁1号线通车当天,马春林早早地来到双林车站,原本想收集第一张地铁车票,然而纸质车票更换成圆形磁卡车票,不能带离车站,他只好向车站人员换取发票。幸运的是,面额2元、3元、4元的00000001号发票都被马春林收集到了。
采访当日,马春林还向展示了自己为地铁专门制作的集地铁线路的剪报和首发当日邮戳于一体的天津地图。马春林介绍到,这是地铁一号线运营当天自己换完发票后骑着单车沿着地铁1号线的路径骑行,将自己买的邮票后贴在地图上,每经过一座车站都要去最近的邮局盖邮戳。马春林告诉,从最初与老地铁的深厚感情到后来逐渐将天津地铁相关的物件收集起来,自己看到了天津地铁28年来从孤零零的老地铁发展成由地铁1号、2号、3号、轻轨和正在修建的5号、6号线汇编成的地下交通网络。也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这份天津地铁档案,了解天津地铁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