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记者从海口碧湖家园站乘坐16路公交车前往明珠广场。车上驾驶座后侧第二个车窗处和车厢后排两侧分别设有安全锤装置,但安全锤已不见踪影,锤托被一层灰尘覆盖着。随后,记者又转乘4路、22路等其他路线公交车,均发现有安全锤“离岗”的情况。
海口市公交车集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海口市公交集团共投放运行的公交车有900余辆,每辆车上都配有两个5公斤重的灭火器和4~6把安全锤,但在运行过程中,一些安全锤屡屡丢失。
该工作人员说,虽然安全锤底座上安装有报警器,一旦有人将锤子拿离底座,就会发出滴滴的报警声,但由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声音嘈杂,尤其在上下班高峰期的时候,司机师傅往往无法听到,只有每天换班对车辆例行检查时,才会发现安全锤“不翼而飞”。
据了解,安全锤一般被装在公交车内两侧的窗户旁,放在固定的卡槽上,并配有一个红色的把手,一旦发生紧急事故后,乘客可取下安全锤敲击公交车窗户的四角,以赢得逃生机会。可就这样一把“救命锤”,为何会屡屡丢失呢?
“好多人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在16路公交车,市民黄女士表示,由于部分市民安全防范意识淡薄,忽视了安全锤在公交车发生紧急情况下的作用,总是轻易就把它取下来,“一次,一个小孩子在车上不断地哭闹,孩子父母为了哄他,就把安全锤取下来给孩子玩了,之后也就不了了之了。”黄女士说。
除安全防范意识淡薄外,走访中记者还发现,对于安全锤的使用方法,仍有很多市民表示不知道,甚至有市民向记者表示,坐了这么年公交车,一直搞不清楚这把“小锤子”是做什么用的。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安全锤的“不翼而飞”和市民对安全锤的不甚了解表明市民在公共安全方面的意识淡薄和相关安全教育的欠缺,有关部门在加大公交车安全监管力度的同时,还应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力度,使广大市民做到文明规范乘车,杜绝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