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宽甸县坚持“以农促旅,以旅兴农”,打造了独具特色的休闲乡村游、山水生态游、民族风俗游、中朝边境游、火山地质游、红色足迹游等旅游品牌,不断丰富和拓展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功能与内涵。目前,该县先后培植出8个特色旅游乡镇和16个休闲专业村及136家“农家乐”旅游接待站;组织成立了226个农业特色产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54个。
宽甸县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在发展初期,就得到了金融资本的大力支持。几年间,金融业为支持宽甸县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累计投放信贷资金50多亿元,先后用于乡村旅游业的农村特色产业、农家乐餐饮服务、旅游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前期的信贷资金在支持乡村旅游业中虽取得了较大成效,但随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规模的快速扩大、游客对旅游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乡村旅游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迫切要求创新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方式升级。然而,金融机构的信贷产品结构、经营融资理念以及乡村旅游业内部管理的一些制约因素,已成为金融资本更好地支持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障碍。其主要表现在:
一是乡村旅游产业自身发展需升级。乡村旅游在我国总体上处于初级阶段,宽甸县乡村旅游景点“面广、点散”,季节性差异明显,尚未形成“片连片、村连村”的规模型产业集群;一些乡镇旅游企业不少是从经营“农家乐”发展起来的小微企业,没有建立规范的现代财务管理制度,旅游投资收益普遍偏低;在景区开发上也存在规划不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文化渗透力不足等问题。二是培育乡村旅游龙头企业欠力度。目前,宽甸县大约有旅行社10家,均属于挂靠域外其他大型旅行社,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难以具备融资条件。地方政府在培育乡村旅游龙头企业上缺乏力度,部分旅游单位和景点建设和管理信用等级、资产状况达不到信贷准入的基本要求,不具备信贷主体资格。三是银行除担保抵押外创新产品少。旅游项目建设资金投入大、建设周期长、资金回收慢,项目单位在申请贷款时很难找到价值足够大又能长期保值的抵押物,除拥有林权、项目收费权的企业外,其他企业难以具备相应的承贷能力,因此得不到信贷资金的支持。四是金融机构缺乏旅游信贷专业人才。金融机构对乡村旅游及国家扶持政策产业发展的关注度不够,对旅游项目的特征、数量、发展前景缺乏全面了解,对项目预期收益、风险程度难以做出准确判断。
据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国旅游产业将处于高速发展期,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旅游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大对小型微型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的信贷支持。为落实国家七部委的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特别是涉农银行机构应积极开展针对支持旅游业的金融产品创新,采取有效的信贷模式和服务方式,积极破解乡村旅游业发展中的融资难题,努力满足乡村旅游业的资金需求。
一是提高融资能力首先要做大乡村旅游品牌。乡村旅游业的融资条件不足,在于产业发展不充分,抗风险能力弱。有乡村旅游资源的地区要做大乡村旅游产业,必须要有政府的强力政策扶持。一方面,通过政策引导,明确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定位,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改善地区信用环境,为乡村旅游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要增加财政投入,整合旅游资源,支持景区深度开发和改造,全面改善景区的道路、排水、公厕、停车厂等“硬件”设施,以适应不断扩张的乡村旅游市场的需要。此外,要重视培育乡村旅游龙头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形成资金洼地。
二是银行要把支持乡村旅游放在优先地位。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乡村旅游业不仅是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而且是银行机构新的利润增长点。这应引起涉农银行机构的清醒认识,将其作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予以支持,在乡村旅游产业链上做好文章。要主动破解融资难点,创新符合乡村旅游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应适当降低旅游企业的贷款准入门槛,在利率、期限上予以优惠,特别是要优先支持合理利用古村古镇、民族村寨、农业和农村景观资源发展观光、特色和休闲旅游项目和企业。
三是围绕发展观光农业开展金融产品创新。涉农银行机构要将支持乡村旅游发展与支农惠农紧密结合。要通过发放林权抵押贷款、门市房抵押贷款、联保贷款、农户信用贷款等多种信贷模式,为农民发展高效观光农业予以信贷支持。支持农民在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来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同时,进一步引导农民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乡村旅游紧密结合,坚持“以旅助农、以旅富农、以旅兴农”的工作方针。
四是把支持乡村旅游产品产业化作为重点。首先要支持“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业发展,并促进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其次要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依托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开发具有影响力的旅游商品,增加文化内涵,扩大知名度。如,东北的人参、林蛙油、蜂蜜、柞茧丝、燕红桃、山核桃等。再次要支持筹建大型旅游商品展厅,集中展示旅游商品,赋予文化内涵和健康的生活理念,将展厅既作为旅游“景点”,又成为游客休息购物的场所。
五是支持乡村旅游与发展地域文化相结合。城镇游客出游的目的之一是体验不同地域的文化。发展乡村旅游要深入挖掘历史和本地的乡土文化,做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统一。因此,信贷支持乡村旅游业发展要注重增加文化内涵。对于民族风情展示、民牧产品开发等项目的资金需求要积极支持。例如,辽宁宽甸青山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在山水生态游和民族民俗游的基础上新建了满族风情大剧院,将满族文化搬上舞台,在给游客带来丰富文化大餐的同时,旅游经济效益和对外宣传效应也会明显增加。
六是支持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服务业。特别是涉农银行机构要围绕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实际,以有效促进乡村生态旅游的升级发展为手段,以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为目的,适时开发适合“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服务业发展的信贷种类,多渠道为其提供信贷支持。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较快的乡村,可探索开办“农家乐联保联贷”,用以改善农家餐馆设备简陋、消毒设施不足等问题,以满足城镇游客不断提高的休闲游的“口味”和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