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抚时间刻下的坐标,回首步履跋涉的历程,当气象现代化内涵在新形势中不断丰富之际,我们在为每一点艰辛付出取得成绩而欣慰的同时,也要不断反思与总结气象现代化面临着的问题与困境:如何跨越硬实力与软实力不协调、不平衡的难关?如何解决发展中凸显的科技与人才的“软肋”问题?如何通过深化改革为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只有深刻思考发展真谛,理解消化气象现代化内涵,协调好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关系,才能在新时期实现新突破与新跨越。
要实现气象现代化新突破,就要正确处理好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关系。硬实力是气象现代化的坚实基础,软实力则是气象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两者在发展中相互促进,才能保证气象现代化实现高效益、高质量的目标。不重视硬实力,就会失去发展的地基,使气象现代化成为“空中楼阁”;不重视软实力,就会失去发展的保障,使气象现代化有如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随着时代的进步,气象硬实力在不断提升,我们拥有宽敞明亮的工作环境,一流的气象设备,这些只是气象现代化的一个侧面,并不是全部。不能只重硬件建设,而忽略了效益的发挥。只有软实力提升,才能真正提升气象综合实力,“到2020年,建成结构完善、功能先进的气象现代化体系,使气象整体实力接近同期世界先进水平”的目标才能最终得以实现。
要协调发展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关系,就要在不断提高硬实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增强软实力。气象现代化,是能够代表世界气象先进水平的现代化,也是能够引领全球气象业务服务发展方向的现代化。目前,我国有气象预报预警公众覆盖率、台风登陆预报平均路径误差、极轨卫星遥感探测技术等达到20世纪末或同期世界先进水平,而全球和区域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全球气候模式、气候变化及影响评估、气候资源评估和预报等代表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气象科学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具有一定差距。我们必须面向世界气象科技前沿,在气象业务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上实现新突破。与此同时,要坚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和创新气象社会管理上实现新突破;要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在完善公共气象服务体制和气象业务技术体制、建设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和气象人才体系上实现新突破;要解决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突出问题,在全面推进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提升基层气象现代化水平上实现新突破。这样才能显著提升气象管理科学化水平以及气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要实现软实力的提升,就需要切实解决好科技与人才等瓶颈问题。目前我国气象部门在科技实力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现代化的理念与技术开发、运行机制和制度建设尚未得到同步发展。正因如此,在基层,很多拥有优越工作环境与先进设备的气象台站却深陷各类优秀技术人才严重缺乏的困扰。没有高素质专业人才,一流的设备与系统就无法发挥出实际效益。解决好人的问题,是提高科技水平,并最终使科技创新有效驱动现代气象业务发展的关键。我们需要着力培养科研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为人才的成长创造更多的优越宽松条件,为留住高层次人才建立更多的激励机制。
与此同时,从管理角度来说,现代化目标的推动需要现代化的政策、理念、机制与体制,这就要求我们着力营造一种更充满活力、更为开放的环境,真正探索出一套注重系统总体设计、质量效益评估、规范标准建立、统筹协调平衡的科学管理模式,进一步增强对内合作和对外开放的深度、层次与效益,强化战略研究、系统分析和顶层设计等。还要通过党建和文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营造良好的氛围。
只有在有效解决好硬实力与软实力协调、平衡、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才能够增强气象综合实力,并最终为气象现代化建设寻求更有利的发展与突破契机,在气象现代化的伟大征途中,既留下书写历史的印记,也创造出拥抱未来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