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在美国召开的北极大学理事会第16次会议上,经北极大学理事会成员投票表决,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正式成为北极大学理事会准会员。这对我国参与北极环境保护、航道通行、研究北极气候变率及其对东亚地区的影响都将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会议的主要内容之一,北极大学理事会第16次会议将针对吸收新会员和准会员进行投票表决。本次理事会会议共审议12个准会员资格申请,其中9个申请来自中国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分别是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保部环境发展中心、中国极地研究所、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以及国家海洋局第一、二、三海洋研究所。
据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气候系统研究所所长武炳义介绍,北极大学是由北半球北部环北极国家的大学、学院和其它组织所组成的一种合作网络,这些大学和机构致力于教育、研究以及促进北极土著居民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目前,北极大学拥有超过130个成员机构和组织,跨越了北半球24个时区。准会员可以参与北极大学的项目研发和参加理事会会议。
当前,由于全球变暖和北极海冰消融加快,北冰洋的油气能源开发、航道通航运输及其对北半球天气气候的影响等问题,日益受到北半球国家的关注。因此,积极参与到北极大学理事会准会员成为各国参与北极地区事务的重要内容之一。长期以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一直从事与南、北极有关的科学研究和考察活动,并在北极斯瓦尔巴群岛的黄河站常年获取气象观测数据,积累了大量观测资料和研究经验。同时,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与欧、美从事北极研究的相关机构有密切的研究合作和人员学术交流。
武炳义表示,气候系统研究所将以此为新的契机,进一步加大对北极区域的海、冰、气观测力度,深入开展北极海-冰-气相互作用机理、数值模拟和客观预报技术研究,以及积极开展北极的生态环境研究等工作,为我国参与北极事务贡献属于气象部门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