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夏季来临,吉林省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工作也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4月份以来吉林省气象局党组召开了三次研讨会、两次座谈会,座谈研讨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实施意见。吉林省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国强说:“ 吉林省技术条件相对较差一些,但这两年发展的势头迅猛,特别是实行‘二次飞跃’这一战略,全省气象事业蓬勃发展,为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奠定了良好基础。”
通化县位于长白山深处,是特产农业和特色农业种植区,设施农业遍布各乡镇和开发区。通化县气象局局长张艺说起综合改革如数家珍:“综合改革提升了县级业务能力、科技服务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我们按照省局党组的要求因地制宜,因时而动,全面推进,确保了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的初见成效。”
2011年,通化县委、县政府颁布实施《通化县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将气象工作纳入政府部门绩效考核,将县局列入安全生产委员会、防汛抗旱指挥部、森林防火指挥部、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防灾减灾委员会成员单位。县政府第18次常务会议通过《通化县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县财政投入气象为农“两个体系”建设专项资金。在每个乡镇、开发区选择一个气象灾害易发村做气象灾害防御示范点、一个特色产业突出村做气象为农服务示范点。2012年6月,县政府投资在县气象局建成通化县防灾减灾应急指挥中心,统一管理全县防灾减灾应急指挥事务。两年来县政府印发农村气象服务“两个体系”建设文件8个,迄今已为气象局配置气象公益性岗位11个。如今,气象公益岗位的设置已经成为一种“吉林现象”。
通化县地方气象事业财政预算逐年增加。姜信成县长评价说:“气象局已由县领导联系部门变成了分管部门。气象局是值得信赖的,对政府决策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对县域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巨大。”
榆树市素有“天下第一粮仓”的美誉,去年粮食产量64亿斤,连续9年获全国粮食生产标兵县冠军。作为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先行实施单位,榆树局是吉林省最早实现综合改革运行的县局之一,构建了气象行政管理、气象业务服务和社会化气象服务三部分气象事业结构。改革后,随着气象社会管理职能的增加,市财政增拨气象保障经费,落实气象机构综改、气象现代化建设和第四期防雹网建设等费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该局协调地方事业编制4人。
在榆树市气象局局长徐学军心里,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和扩大气象社会管理职能是改革的重中之中。今年榆树市局计划投资50万元,在业务平台安装DLP显示屏和一机多联电脑显示系统。在江河险段安装监控设施,实现防汛可视监控。还准备投资购置5部火箭发射架和2门高炮,建设3个标准化防雹作业点,使全市防雹点达到31个。
4月22日,榆树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成立乡气象工作站的通知》。气象工作站作为乡镇一级的气象工作综合管理机构,同“七站八所”一样,在乡政府设办公室并加挂牌子,主要承担9项职责。明确了站长和工作人员的选配条件、工作职责、工资报酬等。站长的选配采取乡镇推荐、计算机基础考试和气象部门面试方式录用,目前已全部到岗就任。市政府每年投入资金保障乡镇气象工作站的正常运行。榆树市副市长孙忠兴深有感触地说:“以前是市政府指挥农业生产,现在是气象部门发挥职能作用在指挥‘天下第一粮仓’的农业生产。”
吉林省气象局副局长张爱民介绍说,吉林省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今年选择两个市全面实施,其它每个市至少有两个县来实施这项工作,占现有县局的43%左右。明年推进其余57%县局的综合改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