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5号,沿淮地区最大的小麦生产基地之一——安徽省阜南县小麦全部收割完毕。在遭受去年秋种干旱灾害中,气象部门积极实施人工增雨,当地干部群众依靠打井等抗旱手段播种了百万亩小麦,同时还积极推广应用精量播种、深松免耕、配方施肥等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措施,使今年小麦创造了亩产420公斤的新高。
加强旱情预防预报、增强防御能力
增强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能力,要用不断发展的科学认识自然,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防灾减灾,依靠科技进步,提升灾情研究、监测、预报和预警水平。迄今为止,四川省没有覆盖全省的旱情监测网络,时逢大旱,问题尤为突出。据了解,逐级报上来的旱情,几乎层层有水分,真实性和准确性大打折扣,对领导科学决策,指挥抗旱,合理分配抗旱物资和资金,增加了不少困难。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通过建立旱情分析及抗旱统计信息系统,利用先进、科学的气象卫星遥感遥测技术,结合地面土壤墒情监测网的实测资料,对四川盆地土壤墒情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快速、准确地捕捉全省旱情分布及其演变信息,分析受旱程度和旱情发展趋势,提供土壤墒情信息彩图,加强旱情的预测和预报,为决策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旱情及抗旱信息。科学地评估旱灾损失和抗旱效益,提出防旱、抗旱、减灾决策建议,使旱灾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