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剑波
铁路走向市场实际上就是铁路客运、铁路货运走向市场。优质服务是一个企业生存的基石,也是塑造铁路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铁路竞争力、拓展铁路运输市场的需要。只有顺应市场需求,运用更加便捷、高效的运输方式压缩客货运输时间,真心实意为广大旅客提供方便,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这才是铁路走向市场的最终目标。
铁路经过近年来的长足发展后,大量新的客运设施设备投入运用,带来客运设备设施的整体提升,这为提高客运服务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长期以来,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铁路再也不是一枝独秀,铁路虽然有安全、舒适、快捷、方便和经济上的优势,但服务质量仍是软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不断提高,人们出行不仅要求走得了,还要求走得好,对客运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铁路只有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在市场中立稳脚跟,保持市场份额则是当前首要任务。为此,笔者认为应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端正服务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这是米卢在中国国家队里常说的一句话,结果,中国队40多年来,首次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可见这句话的威力,而作为一个交通运输服务行业来说,这句话更是“至理名言”,旅客的利益就是铁路企业和职工的利益。我们在服务时,首先态度应该是明确的、端正的:“让旅客更便捷更舒适”“旅客就是上帝”,如果我们都本着这个态度去对待工作中的每个环节,从旅客的实际需要出发,像对待自己的亲人和朋友那样,想尽一切办法、付出最大努力,为旅客做好售票、候车、乘车等每一项服务,使我们的服务更具人性化、更富真情义,那么就能得到旅客的认可,就会赢得市场
2.提升服务技能
“打铁还须自身硬”,由于我们的行业面对的人群复杂,形形色色,各行各业,即使态度再好,如果没有一个灵活的,多变的服务技能,同样得不到顾客的认可,甚至会适得其反,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工作中多学习,多总结,多交流,逐步积累自己的服务经验,掌握服务技能,使服务成熟,完善。为确保素质达标准,管理上档次,服务上质量,应采取脱产、半脱产办班的方式,对客运系统特别是服务窗口的干部职工开展全方位培训,举办客运礼仪规范培训班,聘请行为科学的专家、教授作专题讲座,对所有上岗人员进行服务技能培训,在坐姿、站姿、手式、迎宾及送客礼仪等方面严格训练,规范形体语言,培养良好的铁路形象气质。
3.强化机制管理
管理也是一种服务,具体点可以说成是“内部服务”,在服务的过程中是以爱护,教育,帮助为出发点,多以正面激励为主,让职工知道“管理”是一种服务,并且能够认可这种服务,使服务达到升华,“内部服务”做好了,使职工零烦恼,“外部服务”自然而然的就会提升。通过实施评价机制,聘请新闻媒体监督,广泛征求旅客、社会意见,找准存在的问题,据此改进工作。实施竞聘机制,在客运系统重要岗位实行竞聘上岗制度,把一些政治素质高、业务技能强的职工,培养成骨干。实施控制机制,对日常服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逐级联责追究,对部门自身发现的问题不与部门负责人联挂考核,以鼓励管理层自觉暴露问题。
4.理性对待错误
对于服务行业来说,错误无非就是旅客对于我们的铁路工作不满意。“吃一堑,长一智”,如何看待错误,总结错误,是提升服务质量的一个方法,我们应该在工作中学会积累错误,分析错误,当我们犯了错误后,马上有一个如何处理,并随之改正的思路,这样,我们的服务就会趋于成熟,当然,尽量的减少错误,不犯错误,才是我们最大的目标。可以通过健全投诉电话、路风举报箱等监督设施,采取聘请路外路风监督员、定期召开旅客座谈会等方法,保证监督渠道的畅通。并加强对一线服务质量的监控,其监督考核结果作为职工奖惩的重要依据,根据监督考核结果对不适合客运工作的职工实行刚性下岗培训。通过综合采取措施,形成了上下呼应、内外结合的路风监督网络,促进了服务工作的改进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随着对其社会服务的多元化,我们的观念也要随之更新,来适应这个社会,赢得这个市场,“至于致善”,也就是这个道理,服务观念的改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怎么样让旅客满意,我们在工作中只有不断挖掘旅客多方面的需求,不断创新自己的服务,以增强服务特色,确立“一切为了满足旅客需求”的服务意识,来吸引旅客,以“真诚、优质、创新”的服务质量,来感动旅客,我们的企业才能发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